第11章、深夜恶梦
阿叶美听到儿媳妇的一番话,顿时惊觉起来。阮氏娇着急地说:女娃黑妞昨天半夜,做了一个恶梦。惊叫起来,都把我吵醒了。阿叶美倾听着,关切地问:什么恶梦这么严重的呀?阮氏娇答道:黑妞她哭哭啼啼的断断续续地说:梦见阿爸出车祸了。场面惊人,血淋淋的,好恐怖的啊。她受惊吓了,早上都吃不下饭啦!阿叶美安慰,说:不怕,我去陈靖姑祖庙那边去请安一下,恶运可以化解的。给黑妞收惊收惊。第一节、陈靖姑祖庙之行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代白居易笔下的冬天,离不开火炉和美酒。近期,圃田气温骤降,阮氏娇一家都不太愿意,因外出而卸下伪装,整日呆在室内,活力和生机,似乎一度远离。终于盼来了大晴天与小暖阳。冬阳一扫前些日子寒冬的惰性,阮氏娇不由感慨着告别冰雪女王的冷酷和威慑,顿时惬意袭来,幸福的有温度的小日子到来了。庆幸,倦怠,悄然而去了。周六,阿叶美与女伴阿莲、美玉一行三人,汇聚在中辉步行街南侧的芝宜堂,先到的高颜值阿莲开玩笑说:迟到者发红包。脚穿紫色高跟鞋的阿莲,有点酷,一双大长腿走路带风。阿莲喜欢叠穿,白衬衫,搭配一条黑色蕾丝透视长裙,非常典型的韩系搭配,优雅又不失性感,黑色的小礼帽搭配,还有几分雅痞的味道。穿衣打扮对阿莲来说是一门学问,不断探索,深谙其精髓。阿莲对女伴说:很多女人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明明买的是最新款,明明穿的是流行款,为什么就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每一个女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穿衣打扮不是简单的随大流,不是死搬硬套,而是因人而异的,清楚的了解自己,才能有效的扬长避短。美玉说,一直都记得小时候大火的电视剧粉红女郎里面的万人迷,永远的大波浪卷发,永远的烈焰红唇,永远的傲人身姿。以前,觉得很美,现在看来,就觉得土气,不一定人人都适合。她们稍事休息,分乘两辆车子,于9时一刻左右,兴高采烈去东装,心情格外愉悦,难言之美,在心中洋溢着,流淌着,窗外的风儿,都在为之欢呼呢。宽敞的圃秀路,一路绿色宜人。城港大道右侧,转去嵩山景区的入口处,那里矗立着一座耀眼醒目、嵌有“嵩山胜境”的石牌坊。过了牌坊,大约两分钟的车程,即到达景区广场。司机刚停稳车子,阿叶美就迫不及待地从副驾驶座下来。走出车外,便能感受扑面而来的微微寒意,暖阳一时尚未发威。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冬日的柔美阳光。放眼望去,嵩山胜境规模不小,正所谓有神则灵。山上错落着嵩山寺、陈靖姑祖庙、女神雕像、象山书院等建筑群,它们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它们壮观的让人发呆,发觉自己的渺小。祖殿结构独特瑰丽、雄伟壮观,成为又一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据悉,这里还有明代古樟、荔林、连理古榕、仙姑练功脚印、文峰石洞以及南宋丞相陆秀夫的衣冠冢遗迹、建筑物、文物遗存;这里的嵩山寺,又称嵩山护国寺,始建于宋大观元年,据说还是由北派嵩山少林寺的门徒来此勘探后所辟。阿叶美一行,一起瞻仰近在咫尺的陈靖姑石雕像,法相森严,气度非凡,气象万千,威仪气概,一下子“征服”了她们。据悉,这里的嵩山寺仙姑妈祖殿,晋升省级文物单位,揭碑庆典暨开光告竣纪念仪式的当天,仙姑妈祖殿前彩旗飘扬,人头攒动,鼓乐喧天,来自台湾、温州及圃田当地的陈靖姑信众2000多人参加纪念活动。该祖殿于2009年获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9日东装陈靖姑祖庙举行盛大的陈靖姑石雕圣像落成仪式,来自海峡两岸上万名虔诚信众,缅怀仙姑妈行善情怀,弘扬陈靖姑大爱精神。陈靖姑生于公元894年,距今1122年,石雕圣象就用89块石头组成,石阶梯89级,圣像身高定为11.22米。圣像底座2.4米,意指仙姑阳寿24岁,脚下祥云3.13米,意含仙姑3月13升天。石阶中间九条龙,表示皇家丹墀;八只凤凰陪驾陈靖姑升天,代表皇家庄重礼仪;是因为陈靖姑受到历代帝王20多次诏封,名号有临水夫人、注生娘娘、顺天圣母、太后等;四根华表,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社稷永固,源远流长。端庄秀气的陈靖姑石雕,凝视前方,意志坚定,左手持着牛角,似乎为了百姓,一呼百应,正在号角争鸣中;她右手持着拂尘,除恶扬善。拂尘是道派的一种有名的武器,它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们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女神背后持剑,走四方,斩妖除魔,秉持正义。年迈的董事,兴致勃勃陪着她们登高。他们热心公益,不像一般的老人,或坐在午后的阳光里,磕着瓜子,聊着家长里短;或是兴致来了对弈几局;或是听着唱着圃仙戏曲子,或拉着十音八乐,或悠闲喝着茶水,抽着水烟;或躺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摇椅里,安逸而逍遥,尽享天伦之福。此时此刻,他们就在阿叶美一行身边,不时专注地讲解,圃田乡音,亲切耳熟。暖暖的阳光也不愿离去,拖着长长的影子摇曳在清风乡情中。成为定格的画面,锁住岁月流光。他们虔诚地讲述起陈靖姑的传说。陈昌是圃田醴泉半岛东装竹林村人,后到福州经商,与当地一退隐知府之女葛氏结婚,唐乾宁元年于福州三界街下渡生下陈靖姑。她,小名陈十四。福建省汉族民间称之娘奶、奶娘、夫人奶、陈奶夫人等。据《闽都别记》《福州府志》等史料记载,父亲陈昌为朝廷户部郎中,陈靖姑受家庭影响,十三岁去江西闾山学法,十五岁学成归来。后来,她出嫁古田。诚如伟人所说的:陈靖姑是圃田的好后代,福州的好女儿,古田的好媳妇。她能成功,也是忍受了孤独。从容的面对困难,真的非常辛苦,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她富有为民情怀,完全不当自己是大腕。陈老先生与阿叶美一行边漫步边闲聊,那女神靖姑故事,在暖阳中,弥漫在周边,洋溢着东装村村落落以及信徒们的心心坎坎。陈德亮先生,是陈靖姑祖庙管委会主任,负责祖庙的修建和管理,很难想象这个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留着长长鬓角及八字胡的爽朗硬朗老人,竟是数十年前,圃田民营医院的鼻祖式的人物。陈老介绍说:这里的祖庙成了陈靖姑信俗文化发源地之一,陈靖姑信俗文化已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以及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陈靖姑本身是一个医师,我们做医疗的人,对她敬佩又敬仰,她能悬壶济世,不改初衷,不简单。当今,除了传承,还是传承,发扬光大,就是正道。将陈靖姑博爱、慈善的精神发扬光大。冬日的暖阳,驱走寒冷,温暖人心。生长于江南的她们,不去畅想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迤逦风光。感受着江南海滨独特的寒冷。虽没透彻骨骼,却的确考验你的耐力。儿时的冬天没有空调暖气,她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找个阳光好的角落晒太阳,或是几个小伙伴挤在一起玩跳绳踢毽子游戏。你推我让嘻嘻哈哈度过这生动有趣的冬天。那一幕幕的温暖和欢乐,成为冬日最灿烂的风景。祖庙浑身葱绿的榕树,岁月胡须,悠长,那里边蕴含着年轮与故土的故事,独自散发着地域幽香。过年时,折下一支绿榕,放入花瓶,能盛开好些日子。那优雅独特的身姿和沁人心脾的芳香,陪伴了童年无数美好时光,它们也在陈靖姑祖庙生长着,陪伴女神,走过一冬又一春,在乡村旅游中青春风发。今日,暖阳热情得像东装祖庙这些董事。她们热切拥抱这冬日的暖阳。无论身处喧嚣的城市,还是乡村日子的庸常,只要心中能捕捉到一幅关于冬阳画面便足矣,感受着生活中的馈赠,感恩在心头。就在这像山,实地看看东庄三面临海的冬日景色,更想呼吸一下祖庙冬日空气。众所周知,东装的乡村振兴如火似荼,农房如仙境般令人神往,让人心醉,让人仰望,可是,你却不知道冬日的像山,更有其独特魅力之处,在于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远流长,叹为观止。在这里,阿叶美眼动、口动、耳动、手动、心动,忙碌于记录与拍摄。耳畔传来熟悉的声音-----北侧华表下,两位气质男士,并肩而立,“要给我拍好,若不好,与你急”,对面的“摄影师”小心翼翼地,留下美妙的瞬间。灵秀的帽子妹,端庄的蝴蝶妹,还有韵雅的白衣妹,美丽优雅的麦芒,热情的阿寿兄,才气的石破哥,等等,都在认真观赏着,眺望着,忽而会心一笑,忽而低头静思。脱掉外套的阿叶美,轻松了不少,融入到秀屿港的和风中。临港工业开发的号子,犹如矫健的步伐,送入阿叶美的耳鼓,好似东装乡亲亲切的问候与致意。陈靖姑是汉族民间信仰、民间文化之一,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赐封下,天后、临水夫人、顺天圣母、元君、奶娘等封号接踵而来、目不暇接,陈靖姑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妇幼、儿童的保护神,后世,靖姑成为福建民间信仰的神道,凡祈雨、驱疫、斩妖、救产、求嗣,都祈求临水夫人,她与妈祖、吴妈齐名,并称为兴化三大标志性女神。千百年来,人们对陈靖姑扶生救产、护国佑民的壮举一直念念不忘,陈靖姑信仰的影响十分广泛,许多习俗也一直得于保留至今。相传她早年学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二十四岁时施法祁雨抗旱,为民除害而殒身于古田临水,正可谓,伟大的背后,真的都是苦难。陈靖姑祖籍为圃田醴泉里竹林村(即现东装镇象山村),父母及兄长皆为巫师,靖姑也亦是女巫。传说陈靖姑生前在圃仙一带拯救了众多的难产孕妇,其医术很快得到民众普遍认可;尤其是她扶危济困、抑恶扬善、治病救人的义举,一直被后人广为流传…临水夫人是陈靖姑大众化的尊称。在各地民间,她既是贴近平民最亲最近的人,又是百姓心中最为崇高神圣的神。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顺天圣母宫观有5000多座,特别是台湾临水夫人宫观数以千计。全球的临水文化信仰者有8000多万之众,遍及26个国家个地区。陈靖姑这个民间信仰,完美诠释了“经典永流传,女神恒久远”这句话的含义,如今看来更是新有时代的质感。把视线投射到在职场奋力打拼的年轻人,倡导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奉献在岗位,献身公益,这善德的队伍中,有这么多优秀的前辈和后辈们加盟,相信一定不会沿路的观众们失望。说起靖姑也是女巫,与阿叶美同一行的阿莲忿忿不平,她说:靖姑是真女巫,好女巫,我们村落却有一个假女巫,装神弄鬼的,专门骗钱。70多岁的女人了,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像美少女,辣眼睛的啊。阿叶美好奇地说:你说的那人是不是神婆绿牡丹?“对啊,还能有谁,这么骚?”,阿莲越说越起劲,“她呀,整日与信奉天主教的车夫郑扬腻在一起,不同的信仰,如此紧密,叫人想不明白”车夫郑扬常常为神婆绿牡丹载客,自汀枝至代投,每趟30元,比通常车费5元多了6倍。她借神敛钱,对外人出手大方,却对自家孩子却吝啬,宗教情节浓重的郑扬与绿牡丹,在信仰方面大相径庭,却结为异性异姓姐弟,出乎人们的意外。有人谣言说,郑扬看重绿牡丹的钱,绿牡丹看重的则是郑扬的强壮体魄,俩人一拍即合,苟且在一起。一些农妇因留守而空虚,与绿牡丹走得近,成了她的粉丝。简直是臭味相投。阿莲、美玉与阿叶美边走边聊,后来发觉,在如此圣地,讲这些无聊的荤话,有点冒犯,顿觉无趣不正经。阿莲连低声“丕丕丕”三次,以期排遣霉运,请求神的原谅。从山门、戏台、前殿、主殿到后殿,看起来庄严无比,秩序井然。她们目不暇接的。重檐歇山顶的前殿颇有气势,两对大龙柱雕刻精美,殿中开阔,仅立一醒目木制屏风,汪道涵题写贺词,体现出鲜明的两岸交流、同宗同源的信仰背景。主殿前有拜亭;前殿为麟儿殿,主殿前两侧有钟鼓楼、拜亭及偏殿等建筑群,全部为杉木砖瓦仿古结构。主殿的主台高1.56米,殿中供奉顺天圣母陈靖姑坐像,高4.18米。整体建筑群大气,格局疏朗,院落开阔,为沿海一带建筑精品。你可否知道?圃田也有一座与北派河南少林寺胜地齐名的嵩山。圃田嵩山,位于秀域区东装镇大象村境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台胞在山上捐建陈靖姑祖庙后,那里既是朝拜女神圣境,同时,也成了颇具人气的圃田滨海风景区。面对壮美景色,我只想贪婪的将眼前这美景,延长延长再延长,只想让这美景在脑海中定格。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生活的繁琐,此刻只为这丰厚底蕴的美景陶醉,只在这纯净美景中沉醉。冬日的东装陈靖姑祖庙,绿色植被依旧葱郁,祖庙上空不失湖泊般湛蓝,视野开阔,宛如安详自在的小仙境。好似这独特的美景,仅为你一行所准备。行走其间,一派肃穆庄重,威严轩昂,让人心醉,让人沉醉,心思宁静,向上向善向美向真。有那么一瞬间,圣地、神坻、宝殿、神话在你眼眸中合为一体,神秘而高贵,法力无边,又体恤民情。仿佛此刻的时间是静止的,只剩下呼吸声和肃静掠过,阿莲、美玉脚步不由地放慢,担心惊扰神思。举止间,自我净化,心灵洗涤,纯洁无暇。冬日的嵩山,难免有枯草败枝残叶,大自然把最真实的一面,摆在阿叶美的面前。阿叶美总是满心感恩:大自然不是只有阳光酥软,润雨如丝。只有接触大自然严苛、冷酷、傲悍的一面,人的体魄才得以强健,人的心灵才得以真正地自由奔放。站在嵩山高处,对面弧公山的巅峰高远,云的内里,还有海的博大,以它们最真的方式凸显。反衬我身体的慵惰、视野的短浅、心灵的桎梏,都不在话下。我的视野和心灵,需要高的站位。怯懦的、懒惰的、心灵闭塞的我,早该来登山,或亲水,或走进田园,走出户外,大胆把自身锻炼成为一个体魄强健、视野开阔、勇于冒险犯难、真正拥抱山海的自然的子民。不负冬日里的暖阳。周末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好像一阵风吹过,后天就又是忙碌的Monday。冬日暖阳召唤着阿叶美,让她们携起手来,走向户外,享受清风暖阳与明媚时光!周六快乐!一月安好!冬日寒冷,有阳光,便生一份欢喜。冬日太阳,温而不热,暖而不烫,总蕴含着一份淡淡的嫩黄。纵是日照中午,那阳光,还是散发着一种新烘焙的蛋糕的味道。这色彩,这味道,都叫阿叶美、阿莲、美玉喜欢。一份冬日阳光的温暖,会使一切不快,涣然冰释,转化为一种和煦的情怀,温暖着生命的过去和未来。腾出时间来,腾出心房来,接纳陈靖姑祖庙和陈靖姑信仰文化、以及东装、秀域的风土人情,尤其是乡村振兴故事、实例,这非凡之旅,让阿叶美欢喜感动铭记。阿叶美喜欢这祖庙光阴里的人和事,喜欢生活里必要的瑕疵,喜欢不造作的原生态,喜欢这里尚未的尽善尽美,甚至喜欢凡尘中小小的烦恼。滚滚红尘,缘聚缘散。阿叶美知道,属于我们的,都是好光阴,好在我们聚在一起,共同拜谒女神,与董事会管委会的人员一起交流,获得新知,增长心智。阿叶美羡慕明星名人神仙菩萨女神成功人士等的光鲜亮丽,也羡慕我们的平凡生活。小的事情也都会被黑粉诟病,不会担心有一天自己容颜不复当年。因此每天都要好好过,平常心最可贵。喜欢东装祖庙里的女神陈靖姑,不单是因为她的传奇,以及腹有“医德”气自华,更因为她的平民式接地气的气质与奉献才学,才最是动人。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像她这样的美人女神。自卑的不是外貌,是才华与为民情怀。仓央嘉措说,那一年,我磕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我想,我来这里,不为别的,也只为贴着你的温暖。而这信仰文化的温暖里,一定有很多好光阴,让我痴,让我醉,一生不忘,亦当珍惜。前几日,在微信圈里,不时看到有朋友在夸赞东装的人文景观:值得一游的是一座山,它叫嵩山。当时,阿叶美有些惊讶,莫非方位错了,回到了“老家河南”?唐慧能大法师多次勘察,派北嵩山少林门徒辟为佛门圣地。一代主持法号即为“嵩山”。唐皇赐“嵩山护国寺”匾。寺门面东,僧众五百,僧房逶迤,传称“嵩山南少林”。1993年初,全国著名专家罗炤曾两次登上圃田秀域东装嵩山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地方史志资料,发表了《圃田嵩山少林寺考察记》。目前,嵩山尚存多处古建遗垣及武功遗迹。从图片上看,朋友晒得最多的就是祖庙了。印象比较深。既然离我们这么近,没有理由不去感受一下。在此远眺,视野极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在这里也有很好的体现。在山下仰视嵩山,姿态优美而不失宏伟大气!一路走一路看,就是嵩山的山水自然景观了。这里的山,是青石山,山上植被丰茂,走在景区,不觉得寒与热,嵩山的植被功不可没。给阿叶美印象最深的当属鬼斧神工的石头,这是上天对嵩山的眷顾了,大自然有时真的很奇妙,在同一个景区,遥相呼应,这也正映出了自然界的阴阳之说。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秀,山水已融为一体了。大自然的素颜,看起来很朴实,自然是最好的。一座山要想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名山,还要有点文化内涵与底蕴的。嵩山这点还是称职的,周边子民们极有远见,且热心持续加持,实为难得。从而嵩山香火旺盛,声名远扬。信仰文化资源才是嵩山最独特的资源,挖掘它,恰逢好年代。遇见它,怎么也绕不开它的大手笔投入了。既要有前瞻性发展的眼光,还要有无私奉献,耐得住资金长期不间断的投入而本金回笼慢的寂寞。我有个不好的习惯,不管走到什么景点,最看重的是脚下的路了,这路一定与当地的资源相关,犹具当地特色。随着时间的考验,更能增加嵩山的文化底蕴。更难能可贵的是,东装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其中文化振兴,嵩山是不可忽略的一环。让曾经被遗忘的荒山,终于变成了现在的金山银山。游览嵩山风景区,其核心,便是祖庙,总感觉意犹未尽,潜意识里还没有真正了解嵩山,还想再一次领略嵩山的魅力。我从手机里挑选了数张美图,也发了朋友圈,随即发表了推介,说:嵩山,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山。这款“嵩山”,既可以走熟女风,又可以走少女风,还可以搭配学院风、禅院风、少林风,都非常减龄。而如果要走淑女风,改成绿色袅袅的“披肩长发”,内搭一条精品线路的“连衣裙”,换上一双松木栈道的“过鞋靴”,分分钟气场就上来了!从前的从前,阿叶美的快乐宣泄于故乡的自然,那朦胧婆娑的记忆中,一片苍翠馥郁,花卉草木虫鱼,皆有灵性。故乡如同精湛的纺织品,被上苍精心雕琢着,葱郁的树林,翠得让人心疼;碧空如洗,群莺乱飞。在这片投资宜居的热土上,滋养了数不尽的豪放东装儿女。秀域吾乡,这个山川草木泛灵的地方。阿叶美羡慕临海的春风,南风吹拂起蓝色的缎子,那细小的白花席卷起丝丝欢欣;也曾向往嵩山亭台楼阁的人文古迹,线条流畅而平滑。日出之时,嵩山岩之上,万丈光辉喷发映射,宏壮秀丽。这里看得见现代化城市的柳巷繁华的雏形,看不到歌舞升平的灯红酒绿的喧嚣;这里徜徉着的碧绿地毯;这里生长着迤逦散漫的野花,这里隐藏着桀骜不驯的倔草;这里行走着洁白的祥云;阿叶美留恋着嵩山的山川晴空,来到这里,你走到哪里去,哪里都是快乐的生机,路转处,可作眷恋的顾盼。来来往往,讲究着姿态。你让我如何不爱它?即使是由衷的欢欣,朝朝暮暮,我都与它同甘共苦,休戚相关。阿叶美想,凡是称颂祖庙的人,只要你用手轻抚祖庙的枝干,它的枝叶就会摆动,回应你微笑。即使它终有一天被风采所折服,也曾与人共幸蹇。那些深为不漏的含情,每作昭彰,或茂盛或凋敝,或暗香盈盈,或干竭枯涸,怎样都好,它都能让你在最倦怠的时刻稍缓精神。天洒晨光,叶吐露珠,木摇荫蔽,无一不为土生土长的人民拟福祉。所以,山川草木作育出来的,皆是挚烈而辽阔的。佛法唯信能入。亚里士多德说:某种永恒的东西,比某种创生的东西,更完美。东装的陈靖姑祖庙,定能让万千过亿的信仰者,漂洋过海,顶礼膜拜,而芳华如初。随东装乡亲,走南闯北,更多的“开枝散叶”,繁荣似锦。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止境。祖庙透露出来的美是不经心的,轻柔冬风,旁若无人地吹,嫩草不多,却耐看,漫不经心地绿,果园、菜园一如既往,尽情丰姿,泉眼未知何故不停地涌动,菜园中的红花大肆恣意地艳。自然美的可谓是毫无心机,毫无杂念,它的美就这么有小甚微地缓慢渗入心中,乡愁就这样,悄然中来,氤氲不散。把最真诚的心灵寄托在那里,无论脚下踏着哪片土地,阿叶美的心都已迁移到了乡土。故乡的泥土松软务实,每次站在故乡的土地上,阿叶美都要捧一把土培,细细撅闻,不是沁人心脾,不是芳香四溢,仿佛是雨过天晴后,被阳光和青草洗礼的一种清新的殷实之感,是一种踏实,一种闲适的安逸,是一种眷恋的直击心灵的冲击。我想,那些在外奔波的东装乡亲、秀域子民、圃阳百姓,何尝不如此?记住了乡愁,记住了乡村乡情,记住了朴实,记住了信仰,记住了为真、唯美、为善,幸哉,信哉。擦亮品牌,着眼长远。心中永远有净土,它来自家乡,来自自信自觉,来自传承诚信创新。世界越来越喧闹,阿叶美憧憬过安静的日子。疲倦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我蜷缩起来,抗拒物质上的负重与庸常,蜗居在厚重的保护壳里,日子静止,封闭。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后来的后来,阿叶美伫立在故乡的净土,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在阳光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如同抽丝剥茧,挣开了厚重的钝壳,如同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故乡的浪潮春潮,在家乡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阿叶美寂静般的岁月,蜕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春流。拥有亘古的传说和饱胀的生命力的,无一不把陈靖姑祖籍地之祖庙,描绘成旷世传奇,实则有据。在经过许多冲撞和曲折以后,自然的饱胀的生命力急需向外奔突。阿莲、美玉在这个祖庙的世界里,得到了足够的舒心和释放,她们四肢似是被给予了甘甜的泉水,在朦胧的深憨中,渐渐苏醒。树高千尺,落叶归根。追根溯源,故土最真。优秀的信仰文化,永远是阿叶美的情之所钟,至诚抒怀。是因为故乡俊秀的山,洗涤了她的眼界,知晓粗犷的山峰的庞大,弧公山、大憨山以及天晕洞开阔了她博大的胸襟;母亲河木岚溪是奔放的河流,以它细腻的情怀,兴花湾、屏海湾、湄舟湾三湾波浪,陶冶了她的格调,她的心绵延四里,性格也由此开朗生动。那忙碌的秀域港,那来来往往的船舶,还有那湄舟岛上的妈祖祖庙,善男信女,把家乡的生动生机,带到了四面八方。于是香客来了,信徒来了,慕名者来了,投资者来了·····一幅秀域的美丽乡村画卷,在乡村振兴中徐徐展开,陈靖姑祖籍地之祖庙,阳光普照,祥云舒卷,万树欢歌,千鸟欢吟,山水欢腾。如果生长在节奏极快的大城市,阿叶美恐怕只能谨小慎微的赞叹都市的华丽,然而她生来就是秀域的自然子民,港城在她眼中变得清奇可爱。怀着深沉的崇拜,她可尽情地甩开束缚,让内心碰触自然的丰富。一说到秀域、圃田、八闽,恐怕我要娓娓道来个三天三夜,我的热情,怕是遗传自大海的热烈、澎湃与广博,谈起故乡,她的每根骨头都在细微的颤抖,提起它们,故乡就带着熟悉的气息将她们紧紧包围,让她们深深眷恋。她就如一只水鸟,停靠在故乡秀域滨海边缘的水域里,漫漫相思,无需驻足,早已染上了秀域的开放胸襟。她们曾怨怼陋习,她们拥有着明媚秀丽的故乡,一颗心,就软成了绸缎,心房酥软。在东装的陈靖姑祖庙,新奇不断,惊喜连连,因为她们孤陋寡闻。人们呀,真的需要走走看看,做点最有意义的事情。站在石阶上,海风徐来,极目远眺,放眼山下人家村落。镇文化干部荣锋以自豪自觉、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她们,这边的小村落,流传着不食鸭肉的习俗。它与靖姑息息相关。当年,靖姑得母鸭相救,终生不食鸭肉。施法中的靖姑腹痛难忍,站立不稳,草席逐渐沉入水中,眼看着河水即将把靖姑吞没,靖姑拼余力咬破自己的手指,将指血向空中弹去,遥望闾山向师父求助。闾山法主许真君见靖姑的血光来到洞府,知徒弟遇难,急遣王杨二太保前往救助,王杨二太保脱下脚上的草鞋,施法术将其化为四只母鸭,将草席的四只角拖住,不让草席沉入水中。靖姑得师傅之助,免掉溺水之厄,因母鸭救了自己性命,便发誓终生不食鸭肉。东装这些村落,流传不食鸭肉的习俗,令她们好奇且反思。这就是信仰的传承,朴实而坚定,感恩回馈的民风,千百年流传下来。从而延续在东装子民的身上,融入到血液中。游览陈靖姑祖庙建筑群,便是她们此行采风的重头戏。古田临水宫是陈靖姑成年后主要生活的地方,其神迹主要产生于此,被信奉陈靖姑的大多信徒尊为祖庙。而台湾丁水龙先生经过考证、核实,认为秀域嵩山为陈靖姑祖庙。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等地信徒纷纷寻根谒祖,焚香膜拜,捐资兴建陈靖姑祖庙。在台胞的倡议下,在离祖殿不远的现址修建了占地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称为陈靖姑祖庙。从山门、戏台、前殿、主殿到后殿,秩序井然。重檐歇山顶的前殿颇有气势,两对大龙柱雕刻精美,殿中开阔,仅立一醒目木制屏风,立在大堂正中那幅由原中国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会长汪道涵生前的题词,显得十分大气、端庄,尤为引人注目。汪道涵先生的贺词,体现出鲜明的两岸交流、同宗同源的信仰背景。主殿屋面三层檐,殿内石柱36根;后有父母殿,两厢有36宫婆、谢七爷和范八爷、十二宫娥等,分别以各类姿态:或抱、或揽、或牵着孩子,分两列排开。随着陈靖姑传说的发展,成为各项事物的专职女神。陈靖姑及其手下众神主要职能是保护妇女和儿童。民间俗称36宫婆奶。主殿与父母殿之间建有百花池、百花桥,民间迷信中的所谓“过桥”,过的就是百花桥。至此,阿叶美、阿莲、美玉才知晓护士为何被昵称叫阿姐了,也知道了什么叫“过桥”“收惊”,为何“收惊”需要大米,为何用于“收惊”大米会缩水、减少,知道了什么叫“婆姐”做号。原来家乡圃田这些民间习俗,都与陈靖姑有关。传说陈靖姑生前在圃仙一带拯救了众多的难产孕妇,其医术很快得到民众普遍认可;尤其是她扶危济困、抑恶扬善、治病救人的义举,一直被后人广为流传……今日,太有收获了。令人惊奇的是,嵩山寺的附近有七株郁郁葱葱、树龄已逾500多年的荔枝林;该片荔枝林竟然能临海而长、且存活了数百年,这在圃田境内,实属罕见。嵩山寺的南侧有一片古榕树,树干盘根相并,连理成林;最大的一株盘在山岩之上,一条条树根紧紧缠着石崖,攀上了另一块石岩后竟然又生一株,十分妙趣。古榕林的正前方落着一丘南宋丞相陆秀夫的衣冠冢,冢前立有石碑。据有关资料介绍,南宋末,元军逼进,朝廷都城沦陷;时任丞相陆秀夫携官兵一路护卫幼帝赵昺逃亡;途经圃仙时,陆与仙由枫亭民女蔡荔娘结为良缘。陆秀夫殉国后,蔡荔娘在仙由枫亭为夫设堂吊祭,并将其衣冠葬于他生前扎营过的嵩山护国寺旁古榕林下,一直流传至今;该衣冠冢现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祭奉陈靖姑的祖殿、修炼岩洞、明代古樟以及建于清道光九年的像山书院等景观,就在护国寺背后的嵩山岩上。从嵩山岩上沿着石阶下来,回转来到宛如宫廷般的陈靖姑祖庙。奇观连连,处处神奇。嵩山岩的岩顶有象眼观天,象鼻交榕,故亦名像山。海拔79米,山上怪石遍地,古寺深藏,树木郁郁葱葱,风景优美,且有众多文物古迹,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明周瑛《弘治兴化府志》载:其山峭拔,上有万松怪石错布,如人如兽。有嵩山院在上,院后有岩,俗称仙姑岩。岩之后有石壁直立,苔花缘石脉结成“文笔峰”字,磨刮不去。临水夫人陈靖姑学法转归故里,修炼于此山石洞,归仙后建三奶庙于石洞上方。至宋真宗二年(999年)雕像,时庙宇巍峨,神光卓著,先后受褒封20多次。大观三年(1109年)赐额“嵩山护国院”。元代,殿宇失修,又一度荒凉。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仕于嵩山的吏部天官李多见,命僧慧性、心芳会同里人重建大雄宝殿,改面东为面南,并在梵林左、仙宫右扩建象山书院,地方学子云集攻读。实现靖姑师父之戒“从仙从佛又从儒”。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建,光绪三年(1877年)和二十七年(1904年)两次重修。现在文物古迹有:文峰石洞、古三奶庙、千年神像、古樟、龙喉醴泉、八卦古井、陆公墓道、五纪荔林、文章司命。古景有嵩山古庙、南海紫云。奇观有练功脚印、石洞探幽、“文笔峰”等。嵩山圣地,儒道释并举,历史悠久,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命感,责任感,获得感,幸福感,总会在这里,得到诠释。逐级升高的朝圣路上,可见一铁门,上书“仙姑妈祖殿”,殿堂上横额则书“嵩山岩”,殿堂左侧石碑题写“兴建三奶庙”。传此庙为陈婧姑归仙后所建,是当地群众决疑、解难、求神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妇孺求生育和保安康的重要场合。1991年,由陈靖姑祖籍地竹林村信徒筹资重建占地150平方米的三奶庙,台胞纷纷前来朝圣,广为尊崇。殿中所奉陈靖姑神像为北宋雕刻的古樟木像,神像背后珍藏着宋代古樟木印章一枚,上刻“嵩山岩敕封太乙真人”及“天赐麟儿”字样和图案。陈靖姑祖籍嵩山下竹林村,学法后转归故里,修炼于嵩山石洞。山上有一直立的岩石,石上的拳、脚凹陷之迹清晰可辨,传说是陈靖姑的“度剑石”。登高望远,山脚下,一栋栋乡间别墅、高层楼房,拔地而起,把美丽乡村的希望与现实,垒上新的高度。此山顶端有一大岩石屹立于山间,远望如一蘑菇,稍托在悬崖之顶,人称“风动石”。嵩山岩构造独特,岩中有洞,洞中有洞,别有洞天,深不可测。据说石洞可直通山下海边,人称“无底金鸡洞”。阿莲、美玉都好奇地问:此练功洞通向哪里?程先生说:曾有人在洞里大量焚烧柴火,产生大量浓烟,进行烟熏;事先分头布点,观察附近是否有烟溢出,后来获悉远在百余公里之外的汉江某处有烟飘出。也曾有人深入其间,相继出现缺氧爆灯等不测事件。为了安全起见,乡村人商议,把洞里堵上,以免发生意外。安全意识,教会人们关注周遭细微事,麻痹不得。古樟名木。明代古樟。倚于巨岩夹缝,盘根错节,蟠屈偃蹇,枝干横飞,宛若巨龙飞舞于悬岩绝壁之顶,历经沧桑仍生机盎然。树高8米多,树径1.7米,观赏之余更具文物价值。《福建通志》载:醴泉未有乡,嵩山先有樟;嵩山未兴樟先在。当地人们介绍,这株樟植于隋唐年代,《圃田市志》载为明樟,树龄500年以上。世事多变,该树几度被劫,20世纪60年代曾枯萎,在当地群众精心养护下,至今仍苍绿茂盛,还发出子树。这株古樟见证了历史,见证了生态变化,历尽自然、人为灾害,坚毅生存,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荔枝林位于嵩山南侧山腰,现存7株,树龄500年以上,成为一片荔枝林。历经数百年而不衰,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年年均能开花结果,据说每株一年能产近千斤荔枝。荔枝圃田盛产,但多长在平原河流水边,这片长在紧邻海边的荔枝堪称沿海一奇。庙宇往下是一片古榕林,根须缭绕交错,树干如龙蛇飞舞,或伸向山崖,或垂于深谷,株株相并,连理成林。最大的一株榕树盘踞连理榕于山岩之上,一条条根牢牢地抓着石崖,其树枝攀上另一巨石又生一株,形成“连理母子树”的奇观。八卦曹溪井在嵩山东面半坡处,有一口不太深的古水井,终年泉水横溢,井壁每层用八块石装砌,与八卦方位一致。据传,此井为唐代建筑,现在为数不多。当地人称这口井为“曹溪井”。传说,嵩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避难南方,为开辟少林,在福建、广东广为择地,后来从家乡广东曹溪又回到嵩山,禅定这里为圣地,并开挖八卦井。当地人为纪念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他又是从广东韶关南华支后山曹溪来嵩山禅定嵩山时挖掘的,故称其井为曹溪井,至今还是沿用此名。龙喉醴泉嵩山是醴泉半岛的高峰,山头小巧玲珑,山的西北面石崖陡峭,东南斜坡,属于缺水山头。可是,在山腰处则有一石缝泉水,终年泉水绝,从未间断过,而且水又特别清澈。过去,周围许多村庄举行盛大宗教活动时,从这里取水,以供神佛茶用。20世纪80年代,由于开采石头,龙喉咙也降到半山腰,但流水仍然不断。许多水质专家考察此泉,认为不但泉水纯净,而且含有矿物质,有人曾想把它开发为矿泉水。传说,过去此泉水是供读书人用的,旧的龙喉尤在。近年,在新建陈靖姑祖庙中,又现出两处泉水,特别是祖庙主殿后山巅,两面断岩裂壁,周围过去是海,现在围海造田,没有高山供给水源,但这石窟却终年有泉。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嵩山岩的地质结构是断裂岩,但此泉从何而来,无法解释,小小一窟泉水,却无法找出源头,实为罕见奇观。这个晴朗的冬日,悠闲中的她们,在寺庙里煮茶,观赏,阅读,沉思。感觉这采风流程,很美,很美。好光阴就应该是这样吧,一分一秒都过到了心里去,喜悦悦,暖洋洋,不是非常刻意而为之。不问悲喜,不怀惆怅,辗转反侧的是故乡的人,时时思悟的是故乡的景,恋恋不舍的是故乡的情。她要把这个难得的经历,梦回故里,花常在,人常在,祖庙常在且不老,它馈赠给阿叶美的是数次温暖的怀抱和皈依的平静,它奉献给她的一杯宴散之后的香浓热茶,它有时让她黯然神伤,有时让她欲罢不能,它护我一世安稳。故乡不是虚幻的戏,不是南辕北辙的叠影,是寂静的眼眸,明了你的脆弱;是邀春来,见山河不老;是请冬去,庆日月如初。在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东装乡亲,与故乡遥隔千里,那是近在咫尺的远,亦是千山万水的近。念乡,让他们飘渺,有了归宿;这份对祖庙的念想,对故乡的迷恋,成为他们在举步维艰时的寄托,满心暖意,什么都便甘之如饴。故乡的气息渗入他们的骨髓,渡得过万里狂风,渡得过艰难险阻,渡得过诗酒年华,却渡不过万水千山故乡追随而来不顾一切的目光。唯愿故土一生,永不相负,祖庙藏在心底,一直成为动力源,秉持良好家风乡风,乐善好施,一生公益,做好人,办好事,行实事,日益弘扬靖姑精神。东装乡亲对于陈靖姑典故、传说,耳熟能详。圃田有海上和平女神妈祖,还有一位闻名海峡两岸的女神,她就是妇女儿童保护神陈靖姑。1991年,终于确认嵩山为陈靖姑祖籍地。从此,前来认祖朝拜的台胞逐年增多。1995年,嵩山重建占地达1.2万平方米的慈济宫顺天圣母祖庙。如今,嵩山陈靖姑祖庙仍保存一尊陈靖姑木雕神像,背面镌刻“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在福建许多地方,凡妇女怀孕,即在房中供奉陈夫人神位,或挂其神像,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焚香礼敬,以祈胎安产顺。一旦临盆,做婆母的则在其神位前虔诚祈求保母子平安。随着历代福建先民赴台垦殖,下南洋谋生,陈靖姑信仰也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被尊为“妇幼保护神”。台湾陈靖姑宫多达200多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有不少奉祀庙宇。嵩山寺更是吸引大批海内外进香团到此谒祖进香。陈靖姑信仰深植于广大民众心灵,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汉族民俗活动之中。无论是祖庙“请香”、“接火”,还是家庭祈祷禳邪,都与人们生命关系密切;大到社会性的抵御天灾,排除大难,小到家庭个体护产收惊等,可谓深深融入民众社会生活,因而千年传承不绝,至今香火兴旺。毗邻陈靖姑祖庙的是像山书院,走进像山书院,古榕盘根错节,环境清幽。前殿门口的对联:像山有鸟皆成凤,醴水何鱼不化龙。正是这里人才辈出的最佳诠释。孝道传家,也许是受到陈靖姑信仰的熏陶,在东装镇竹林村以孝道为先,长寿老人比比皆是。百岁老人肖卓妹谈及平日饮食,她说“有番薯吃最好!”百岁老人最爱就是喝上一碗甜甜的地瓜粥。今天的东装镇古朴中,透出了更多的活力唐代至今,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文化千年不衰,流传广泛,在宗教、民俗、艺术等领域都影响深远。大家都说陈靖姑降妖伏魔,祈雨救灾,救产护胎,保护妇幼,斩蛇妖,照顾百姓。其实在陈靖姑在世期间在正式的文献资料里,对其生平很少有提起。其形象只是在后面的民间文学中日渐丰满,其故后关于她的传奇事迹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来,其实是人民信仰心理的反映。就如斩蛇的故事,一定是当时人民对蛇的恐惧,或者是当时的闽越大地自然环境恶劣,多蛇危害人民。《闽都别记》是当时民间艺人根据历史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社会习俗、风情掌故等,加以杂糅综合而成的鸿篇巨制。虽然书中内容不能尽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陈靖姑信仰在当时已非常兴盛。这里可以看出民间文学对一个神明信仰范围的扩大有很大作用。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通俗性拉近普通大众与神明的距离。人民对于神明信仰主要取决于灵验度,越灵验的,人们口耳相传,反过来也就扩大了其信仰圈。我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名人也是层出不穷,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历史名人,毕竟几千年下来,多多少少都会诞生一些名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吃历史名人饭也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名人故里之争,可争议,却不应该演化为地区间甚至地方政府间的争夺。即使“争”,我们也要注重文化价值的保护,不能唯名是图、唯利是图。要知道,名人故里之争,争来的不应只是利益,更有责任。近年来,类似西施故里的历史文化名人故里争夺层出不穷,公众早已司空见惯。从黄帝、炎帝、老子、孙子的故里被争抢,再到三地共抢一个朱熹等,甚至连文学名著中虚构的人物也不能幸免,比如山东等多个地方就要争做大圣故里。更有甚者,只要是历史上有的,无论真假、好坏都要一争到底,连《水浒传》中恶名昭著的西门庆,竟然也能引起多地争夺。有人因此总结称这是“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观音菩萨选美,齐天大圣找不到家……”透过这些事件,我们或许能感受到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珍惜,各地人民对名人的敬仰。然而,这样赤裸裸地争抢,真的只是因为崇敬名人吗?眼下我们所看到的名人故里之争,往往只看到了地方对于文化遗产中经济价值的追求,却忽视了文化遗产利用的真正意义。有的地方,甚至为了商业开发,而造出一些并不拥有真实历史信息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假古董、假遗产,严重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因此,名人故里之争可以有,但要遵守规则,以真实史料、文物遗迹等为基准为准绳,别拿不靠谱的野史、民间传说等糊弄人。而且,要淡化经济效应,尊重历史真相,避免干扰歪曲历史。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透过现象,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风物长宜放眼量。庄子说:思想不再一个高度,不必互相说服。夏虫不可语冰。名人故里的争夺,不再是奇葩,争论是好事,关键在于站位与引导,出发点应是为了发展,为了未来,在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这无可厚非。可喜的是,陈靖姑的出生地、出嫁地、祖籍地,没有多大的根本性的争议,它们都在福建,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从竞争走向协作,合作才能共赢,这也是大家的期望。当前三地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合作机遇,应进一步巩固向好的势头,相向而行,在互信、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继续加强,可以整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配置,共同做好陈靖姑信俗文化这篇大文章,才能有更可靠的、可预测的未来,为清新福建一起发力发光发亮。午饭后,她们听取了祖庙管委会的解惑释疑。坐在中央的陈老,抽着水烟,慢条斯理说开了,有人特地端起相机,聚焦烟升迷思的画面,陈德亮先生有医学基础知识的,他的祖父是当地中医,陈德良年少时就看过一些中医方面的书籍。事后,有人告诉我们,目前东庄外出的人口多,在家的大都是老年人,守护家园。他们在家赋闲,子女们为他们雇佣保姆,照顾生活起居,家里有专用的车子和家庭医生。传承家风孝道,争当孝子成了好风尚,敬老孝老,蔚然成风。经济要发展,文化须先行。信仰要生根,关键看行动。东装,率先作出了榜样。如何切实为陈靖姑信俗文化这篇大文章,为清新福建一起发力发光发亮?值得深思。如何正确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弘扬的关系。东装已经迈出了可贵的尝试步伐。保护农田、绿色美丽生态有序和谐是乡村振兴的根脉与根本。紧抓违建,拆违不徇私情。除黑扫恶,毫不留情,保持高压态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东装的乡村振兴,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期盼,紧抓绿色环保,力促企业商家诚信经营,质量第一,价钱公道。在改革开放前,东装一直是圃田地区贫穷的代名词。在圃田,东装另一个名称是“界外地(底)”,这个名称的意思,是“不在官方统计之内”,这里的老百姓穷得连农业税都不用交。为了度过每年的几个月饥荒,当地渔民就用海产品如牡蛎之类的,换地瓜渣吃。这个缺水、少地、土地盐碱化的滨海小镇,镇民们一直为生计而奔波。改革开放后,为贫穷所困扰、急着寻找出路的陈德亮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凭着自身拥有的医疗知识,加上刻苦勤奋敢闯,他走出东庄这个海滨小镇,到全国各地闯荡。上世纪80年代初,陈德亮在广东拜师学艺期间。陈德亮赚了大钱之后,并没有忘记他的穷乡亲和亲戚们,许多人前来拜师,他收了八个徒弟,共同谋求合法的富裕之道。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圃田东装这个中国民营医疗之乡,其外出的民营医院企业家们,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医疗体系脱胎换骨的变革者和医疗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放宽了市场准入,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民营医院依法诚信经营,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现在很多人还是习惯思维,一提到民营企业就认为是生产假货的,一提到民营医院就认为是骗人的。人们常说,英雄莫问出处。现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向民间资本放开了,为什么民资就不能介入医疗行业?秀域的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一个个秀域、东装农家也走出了踏踏实实的生活道路。在价值多元的时代,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个人的际遇不尽相同,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才能开创他们通往幸福的成功道路;只有在这个新的时代,才有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才有他们的用武之地,才有他们的不舍追求与价值。是这个时代,给了他们种种保证与保障,促进他们持续前进,去迎接更加灿烂的美好明天。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群众,他们力求美好生活的不舍努力,才形成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澎湃大潮。这种壮观的景象,前所未有。无数农家的奋斗,融入了历史的大洪流中,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今日中国这样,真让人恍若隔世。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四十年来,人们饶有兴致地持续在关注东装的发展。那日,阿叶美与祖庙依依惜别。回首挥手,只见圃田沿海东装农村处处立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最近的它,成了阿叶美、阿莲、美玉最近的守望;它绽放的幽香,芬芳了她们平淡生活,于是,生活更美好了。令阿叶美心中对这个农村的未来岁月,有了更多念想和期许,何时再来祖庙?祖庙,与东装外出的乡亲,热情捐资兴建,分不开的。而这,得益于新时代,新机遇。他们报效家乡,造福第二故乡,值得点赞。于是东装的文化遗存,得以保护,得以弘扬。东装百姓手头上有了余钱,积极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关注文化建设,争做有情怀的人;美好生活、美丽秀域,正方心未艾。单说农家门,也陆续变成铁的铜的了,而且大门的两侧,还用上了瓷瓦,顿时气派了不少。这几年,党的好政策,一个接一个,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滋润,住的是越来越宽敞。买了私家车,在修盖房屋上也自然注重起院落整体的美观与漂亮来,大门与正、偏房连成了一体,而且都还是平顶水泥浇注,顶上也全是清一色的流线型设计,门洞也比以前宽了、深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又岂止是一个农家大门的历次“变脸儿”?这不正是农家生活走向富足小康之路的一个缩影吗?东装农村的欣欣向荣景象,让人想起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他到农家做客,主人准备了“农家腊酒足鸡豚”来欢迎陆游的到来,这些饭菜谈不上美味精致,但主人好客之心,让陆游非常感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今日,陆游要是来到东装,他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传唱度,一定更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东装的合格党员的良好形象树起来了,做出来了,不是说出来的。这些年,东装的移风易俗走在前,而这与各级干部持续加持、引导分不开的,与群众的大力支持、自觉行动,也分不开的。在观赏像山书院时,一位叫林元华的董事告诉阿叶美:目前在省里供职的东装籍一位领导,曾在山脚下的乡村小学求学、教书,后来,他在市里工作,发现老板返乡带保镖,显摆,元宵节时放鞭炮,整夜不停,用钱买跑雇人放,放到手软。这位李先生带头倡议移风易俗,身体力行,树立了好标杆,于是民风回归朴实,市民不虚夸,本色做人,扎实做事。李先生鼎力支持海岛教育发展,力促圃田一中与湄舟岛中学结对子,这极大的远见和善举,造就了无数渔家子女成功成才成名成家。百姓自然怀念他爱民政绩。好名声,自然就得到子民由衷的怀念、感恩。程干部补充作了说明,他说,尤其是那响亮的口号,至今萦绕东装人民的心头:不讲阔气,要比公益。于是东装人民,特别是东装外出的民营经济、民营医院的老总们,记住家乡父母官的嘱托,把公益做到了第二故乡。林元华董事说,关于“海上妈祖陆上靖姑”的说法,早就深入人心。这与乡愁、信仰、传播、海丝等有关。历史上,陈靖姑信俗文化与妈祖信俗文化一样,在海峡两岸和“海丝”沿线国家区域内产生过广泛而深远影响。因此,进一步保护、挖掘、弘扬陈靖姑信俗文化,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深入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全面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既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据典籍史料,陈靖姑生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卒于唐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宋元明清时代的《道藏》《闽书》《晋安逸志》《福州府志》《十国春秋》《退庵随笔》《古田县志》等众多方志、文人笔记还记载,陈靖姑出身于巫觋世家,自幼承袭祖业,17岁上闾山学道术,18岁嫁给古田县人刘杞为妻,先后在闽江流域及闽北诸地“施医救产,除恶安良”。清代吴任臣著《十国春秋》中有“遇馁妪,发箪饭饭之”之语,说的是陈靖姑路遇饥饿的老妇,把随身带的竹筒饭相送。1938年版《福建通志》记载:“靖姑尝过荒冢,得遗骸,卷以箦而禁之。”说的是陈靖姑路过乱坟时见到暴露的骸骨,就用竹席将其包裹。明代史学家何乔远著《闽书》记载,陈靖姑嫁给刘杞后,怀孕数月,碰上大旱,前往祈雨,因此死于难产。临终前发誓:“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陈靖姑死后,当地百姓感念其恩德,在临水(今古田县大桥镇)建造临水宫以纪念,是为临水娘娘祖庙。典籍版本的陈靖姑事迹,大多简略而语焉不详。但民间传说版本的陈靖姑事迹,则在长期的流传演化过程中,受惠于民间文学和传奇文学的滋养而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陈靖姑成了“救产护胎佑民”、对人类繁衍起重要保护作用的生命女神。无论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还是《临水平妖传》《闽都别记》等传奇文学,都以不同的话语形式塑造了斩妖除魔、救苦救难的女神形象。这些传说中的故事在市井坊间广为流传,使得陈靖姑的神话形象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成为特定区域民间集体记忆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伴随着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播流变,陈靖姑文化现象逐渐深化为民间意识层面的信仰。当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时,历代封建王朝出于安邦定国之大计,均给予封谥并进行大规模兴修庙宇、朝拜祭祀活动,借此发挥信俗文化的社会凝聚功能,收到安定人心之功效。而对陈靖姑信仰文化的宣扬,又进一步促使这一信俗的快速发展。南宋淳祐年间,朝廷封陈靖姑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匾额“顺懿”;清雍正年间,朝廷封陈靖姑为“天仙圣母”;清道光年间,朝廷封陈靖姑为“太后”;清咸丰年间,朝廷又加封陈靖姑为“顺天圣母”。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发展轨迹,既符合国家文化一统性的基本规律,也满足了普通民众的心理期待。林元华董事又说,学界研究发现,陈靖姑信俗文化现象,需要慢慢品读,它具有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特征。陈靖姑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孝女,其对大善与大爱的追求,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审美价值观,因而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她是一个与生俱来带有神化特征,某种意义上属于观世音化身的异人。她是真善美的民间保护神。她是封建王朝推崇、封祀的女神。有论者认为,陈靖姑从人到巫到神,终至大神的漫长演化过程,其实是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意象,是中华古国伦理道德的一种象征,成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一个标本。闽台地区现存的各种文献和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传说,繁衍出了不同版本的陈靖姑形象,正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有力佐证。三教融合的神话传说,使得陈靖姑信俗文化更容易为各方人士所接受,其信仰的传播在海峡两岸得到进一步扩展。陈靖姑信俗文化起源于唐代,传播于宋元,兴盛于明清。随着历代福建先民赴台垦殖,下南洋谋生,陈靖姑信俗文化也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丰富了海内外华人社会对中华文化、原乡族群的想象与认同,成为闽台文化、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2008年6月,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命至上与人道主义的核心内涵。陈靖姑成神大约始于后唐时期。她始终将人性与神性结合于一身,或者说更具人性一些。流播于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各地的陈靖姑传说故事谱系,构建了完整的符合人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崇高,无私与正直,勇敢与睿智。与此同时,陈靖姑传说谱系还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伦关系的理想境界。比如“危窑庇苦儿”、“喂饲乞妇”,体现了人道关怀、救助;保赤佑婴无重男轻女之偏见,体现了生命的平等意识;尊长爱老,夫妻相敬,体现了正统的礼教人伦。神话学者研究指出,陈靖姑在女神谱系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她是妇婴保护神、生命之神,因而也是具有广泛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人类之神。生命至上观念、人道主义精神、尊老护幼情怀,这是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深层意蕴,也是1000多年来陈靖姑信俗得以生生不息、薪火传承的奥秘所在。鼓励人们行善向上、抑恶扬善、扶正祛邪、共谋福祉以及为民献身的精神,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由始至今,闽台两地信众通过为陈靖姑庆祝圣诞、从祖庙请香接火等朴素民间礼仪活动,不断传递和弘扬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正能量,从而促进了乡民向善、淳厚民风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历史上陈靖姑信俗文化对“海丝”沿线国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华人华侨对陈靖姑信俗文化的传播并产生文化渗透,从而奠定了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基础。古田县是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发祥地,陈靖姑祖庙迄今仍完好地保留在临水。这些“下南洋”的古田籍侨胞,自然而然将陈靖姑信俗文化带往居住国,并结合当地实际生活情况加以发扬光大。除了古田籍侨胞,整个福建及周边地区的移民也是陈靖姑信俗文化走向海外的重要传播力量。闽浙地区大批移民漂洋过海前往海外拓荒,尤其在东南亚地区落脚,伴随他们前行的便是拥有慈母般情怀的临水夫人。因此,起源于古田的陈靖姑信俗文化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异域扎下根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东南亚各国的临水宫数量达到1800多座,信徒达5000多万人。这些身居海外的陈靖姑信众,经常开展庙会、祭典等民间交流活动。而在我国台湾地区,向来有“海上妈祖,陆上靖姑”的说法,全岛主祀陈靖姑的庙宇有500多座,配祀陈靖姑神像的寺庙3000多座,信众1500多万人。台湾、东南亚信众到临水宫祖庙分灵、进香、朝拜的历史相当悠久。近年来,每年前来临水宫祖庙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的台湾、东南亚信众多达数十万人。在台湾、东南亚信众心中,临水宫祖庙是天下所有临水分宫分庙的本源,他们前来中国大陆追根寻源、认祖归宗正是一种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也是“人同根、神同源、文同种”的历史印证,进一步诠释了“两岸一家亲”“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的深刻哲理。陈靖姑信仰深植于广大民众心灵,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之中。无论是祖庙请香、接火,还是家庭祈祷禳邪,都与人们生命关系密切;大到社会性的抵御天灾,排除大难,小到家庭个体护产收惊等,可谓深深融入民众社会生活,因而千年传承不绝,至今香火兴旺。林元华董事强调:发挥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优势,促进“福州为陈靖姑的诞生地、古田为陈靖姑的出嫁地、圃田秀域东装为陈靖姑的祖籍地”三地合一,携手并进,共同做好海丝这篇大文章,服从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擦亮对台对外交流、文化旅游、经贸合作的品牌。发挥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引作用,打好“祖庙牌”,不断开辟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通道,让更多台湾民众、东南亚信众参与其中,让两岸一家亲的文化之缘连绵不绝起来,深度打造两岸心灵契合点。据悉2008年6月,在闽台两岸信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岸联手将发祥于古田临水宫祖庙的“陈靖姑信俗”申报“国遗”,获得国务院批准,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只要福建有效整合多地陈靖姑信俗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在两岸及东南亚信众的累积推动下,下一步,陈靖姑信俗文化定能开出更为娇艳的花朵,香浓故里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从弘扬圃田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妈祖精神、陈靖姑精神中最积极的力量。要从文化、信俗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圃田、秀域人民乃至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才是真正的审美。《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善朴的种子。圃田嵩山胜境,的确是游人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东装,全国民营医院的发源地。阅尽铅华,始见不一样的历史。醴泉,秀域历史最悠久的雅称。陈靖姑信仰,祭拜陈靖姑,是东装人为了尊崇与怀念临水夫人陈靖姑。视文化传承而一直举行的盛大典礼仪式,从引神、祭神,到仪式完成短短的仪式过程,却能展示出圃田民俗文化的与众不同,与“海上女神”妈祖齐名,被世人称为“陆上女神”和“妇女保护神”,千百年来陈靖姑的信仰声名远播。目前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有不少祭祀陈靖姑的庙宇,东装陈靖姑的祖庙,是附近二十四个自然村建起来的,在台湾陈靖姑仙妈是很受欢迎的,所以我们大家都很崇拜陈靖姑信仰深植于广大民众心灵,千年传承不绝,至今香火兴旺,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也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装人用最淳朴的方式向世代子孙阐释了,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大爱精神。在外的东装人,或办实业,或经营民营经济、民营医院,或工作生活学习,不忘社会责任,不忘公益,传承陈靖姑精神,融入当地,把他乡当作第二故乡。他们把随和作为素质来追求;把低调、谦卑、坦然当作修养与智慧,不张扬自己;把谦和、良心,作为底线与美德。信仰之花与公益之美,就在在外东装民营企业家身上绽放。东装民营医院,在他乡,弘扬陈靖姑大爱精神,善举不停,传承不止。无数的东装人,无数的民营医院人,默默中做贡献,我为之自豪,为之点赞。朱子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凡人凡事,都应饮水思源。东庄人的信仰之花与公益之美,其源头在哪儿?请看:嵩山道德亭为八角亭,二层檐与八卦方位完全一致,屋顶上有先天八卦图。亭内中间八个方位,紧连八块石碑,以实用八卦图排列,上刻老子道德经81章5000余言。亭用八根石柱支立,柱之间有石椅排列,可供游人阅读欣赏与分析研究道德经之深刻含义。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很有意义。更多市民来这里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亭门上有著名画家朱成淦题联:“道高龙虎伏;德重人民钦。”中国军事科学院,国家级书法家郭万松题匾“嵩山道德亭”。嵩山道德亭是典型的数、理、形、象的结合体,又是学习《道德经》的好场所。东装镇注重景区旅游开发,挖掘文化底蕴。嵩山景区陈靖姑祖庙管委会正在抓住陈靖姑信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联系东装镇其他相关景区及浙江、宁德、福州等陈靖姑文化单位,弘扬陈靖姑文化,将东装嵩山陈靖姑景区打造成两岸品牌旅游基地,促进两岸交流。陈靖姑信俗文化传入台湾,大致始于明宣德年间,兴于清代,盛于民国。闽台两岸同胞在“人同祖、神同缘”的共同仪俗中,增进了情感交流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观的具体表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东装普通的百姓来说,陈靖姑由人而神,很接地气,传递他们的精神与美好追求;陈靖姑成为了包括圃田东装等东南沿海,以及海峡两岸、华人世界,在民间信仰舞台上最耀眼的符号!川流不息,风格永存。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对于陈靖姑信仰,给予了我们源源不断的为善动力,让我们把控着精神脉搏,并且不断砥砺前行。我希望,每一次致敬陈靖姑,都是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一次春暖花开前的启航!每个人从小时候,到成年,向往不断在变换,而信仰一旦确立了,便不改初衷。信仰以及民间文化,乃至传统优秀文化,从不专属于某一类人,它是人类文明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析出的璀璨结晶;是每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不断提升自我的刚需。陈靖姑信仰文化,一路走来,不断走进圃田乃至更广地域人们的心里,代代沿袭相传,传承不绝。它体现着这个地域的子民的精神追求,也开创着一个时代的民间信仰的风气之先,引领着海峡两岸大众生活的心灵契合之美,这足以激励我们从厚重的文化积淀中寻找时代新意,对人性精神需求倾注情感,并与所有热爱信仰、热心公益的人一起,脚踏实地地仰望星空。与林元华董事交流中,因年龄相仿,他与阿叶美、阿莲、美玉,有着不少共同话题。想要无可取代,就必须时刻与众不同。阿叶美从小时候的纸飞机,到天上月亮之广寒宫,从实到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宽广。总是向往,萤火虫纷飞的芦苇荡里,蛙声躁动,远处的渔家,灯火阑珊,和着蟋蟀和油蛉的浅吟低唱,晚风袭来,涟漪阵阵,波光粼粼的情境。总是向往,圆月当空,撑着一叶扁舟向青草更青处荡漾的醉人意境;总是向往,铺满月光的古朴小巷中,听着悦耳的二胡声,吟着诗歌,融入到这万籁俱寂中;总是向往,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淅淅沥沥的梅雨中披着朦胧的月光,欣赏若隐若现的江南水乡;总是向往,携二三好友,带上佳酿琼浆在皓月当空的浓夜,乘一叶扁舟泛游木兰溪,雾霭袅袅,弧公山合着这月光谈古论今,广阔的溪面上波光粼粼,只听得爽朗的谈笑声,船桨击水声。在这五十多年的人生路上,阿叶美不知疲倦地折了一架又一架的纸飞机,装满希望、承载梦想,无数次把它们送进广阔蔚蓝的天空,向着高处,向着远处。历史的长河在月光的照耀下滚滚向前,衰败与兴旺,是非与曲折,化作点点星光转瞬即逝,月光造就了绚丽的历史画卷,而我们就是那画卷中渐行渐远的赏月人。月亮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写作素材,也是异乡游子,失意政客最好的情感寄托。透过历史的画卷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漫步在月下且行且歌最后消失在浓重的的夜色中。月亮本无情感,可一经历代诗人的吟诵传唱,从此月亮被注入了灵魂,有了人的灵性,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忘不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美,常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心声,独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结,共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月亮成了古人和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禁想起,童年的夜晚,一首月亮的童谣,“月娘光烟烟·····”那时的夜晚月亮成了阿叶美儿时伙伴,以为月亮跟着形影不离,我走一步,她走一步,贫乏的物质条件阻挡不了阿叶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月亮带给了阿叶美难忘的童年生活。不知道多少年后还会有那般经历?不知道还有多少孩童记得那首爷爷奶奶在那个只有月亮相伴的夜晚教给我们的那首月的童谣?而今日,我国航天器终于登陆月背,这就是航天人、科技工作者的信仰开花。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创造人间奇迹。但愿百姓的小日子,能像刘谦的酒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临水夫人陈靖姑,两岸信众共奉的民俗信仰。“有婴儿啼哭的地方,就有您的身影”从一位普通女子,到“救产护胎佑民”的陆上女神,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文化千年不衰,情牵两岸万千民众。东装的信仰之花,开在了他乡、第二故乡,乡愁香浓,延续在民营的经济中,传承陈靖姑精神,多做善事、公益事,主动善举,诚信为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点一滴,从自己做起,获得好评。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拨开心中迷雾,有了陈靖姑精神的良好积淀,才可破解迷思,才见真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东装的民营企业家,正在行动中。的确一些民营医院遭遇信任危机。尽管他们不怕吃苦,认定通向成功的最好的路,就在脚下,唯有努力,做得更好。据了解,民营医院的治疗费用相对便宜,就医环境较人性化。有人误以为,民营医院经常在马路上发传单,总觉得商业性太强了,还是公立医院放心。中国更多的民营医院乐于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从青海囊谦到安徽合肥,数千里的行程,几十名志愿者一年多来的辛苦奔走,让14个藏区孩子重获闪亮眼睛——这就是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和民营的普瑞眼科医院共同推出的“明眸格桑花”公益活动。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而医院与医生,关键看是否有医德仁心。在祖庙的座谈会上,有人提到毛泽东赞扬赤脚医生制:让农村人看得起病。“赤脚医生”这个词,1968年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随之流行。毛泽东大发雷霆。1965年毛泽东接到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不禁大发脾气。当时医生无法留在乡下,对农村的医疗保障来说是致命的缺陷。毛泽东并不掩饰对中医的兴趣。谈话中,毛泽东忽然说,乡村“神医有三个好处:神药它保险,不会害人,没有毒;第二个好处是省钱,几个铜板就可以了;第三是给病人精神安慰,病也就好了”。这时候,“毛泽东考虑最多的仍是"中医"的位置。他心里很清楚,中国乡村医疗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绝大多数民众长期认可的医疗资源。”他教育在外的子女,就要办人民满意的民营医院,让农村人看得起病。阿叶美认真听取。林清玄说: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游,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心若阳光,处处温暖,心若晴朗,日月绵长。返回途中,只见偌大的标语牌矗立在宽敞的马路南侧路旁:不比阔气比公益----东装镇人民政府。它映入眼帘,发出移风易俗的强烈信号,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旧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人生、事业、工作、商务等,难免遇到冬天,心中仍有暖阳,不忘信仰、从善、公益,就会让人暖和。东装之行,阿叶美如释重负,为孙女压压惊,为家庭的平安,而祈福,真是不虚此行,蛮有收获的。拜谒了陈靖姑,阿叶美不再紧张兮兮了。回家的她,依旧爱看圃仙戏。那咿咿呀呀的腔调,总让她百听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