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探望战友

林老汉的一位战友叫黄万钟,他们关系很铁。八一前夕,林老汉让汀来陪他,去会一会老友。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黄万钟老伯,步入晚年的他,外表朴实敦厚,一身老农模样。看不出他是退休的乡间教师。万钟老人记性好、孝老敬老故事多。平日里,唯一爱好就是摆弄花木。他说:虽说我们不是大富大贵,但还不错。儿女在外,老两口就常年呆在老家生活,儿孙们也渐渐放心了。汀来好奇地问,百善孝为先。为何不随子孙在他乡生活呢?万种答道,一度随儿孙辗转在广州、香港、重庆、南平等地,还是老家好呀,雇佣了保姆,起居很方便。去了香港?真有福气啊!汀来不由地心生羡慕。是的,小女儿大学毕业后,随男友去香港发展,事业有成,提起小女儿,万钟老人一脸自豪,幸福溢于言表,前些年,老家旧居翻新,按乡村别墅设计,无力再盖第三层了,刚好小女婿回乡省亲,赠送10万元,助力盖房。汀来继续探问,说及时雨呀,你是否外出旅游?当然了。旅途呀很累,吃不消,去年重阳节,在镇里推荐下,参加了区里组织的西部行旅游团,去过四川、重庆,看过三峡。汀来转过脸来,问林老汉,你参加过重阳节的旅行团吗?林老汉说,还没有呢,外孙女提议了好多次,都没有成行,会有机会的。林老汉的眼睛里充满坚定。

汀来追问,年收入还不错吧。跟有钱的比,差距至少比扁担还长。居家过日子,单有钱还不够,亲情真的很重要。老人呷了一口茶说。难道孩子们对你们关心不够?不,不,他们很孝顺,我们家教好,代代传承,孙辈们也争气,全都考上大学,时常打电话问长问短的,请求我们去他们的校园走走看看。孩子呀,永远都是父母的宝。好时代就有好机遇,肯努力就有好前程。那平日,谁来陪伴你们呢?子孙在外,仍然有人陪我们。此话怎讲?我兄弟情深。我的二弟、三弟、四弟都已退休了。身体还行,他们有的是时间,也不怕旅途颠婆,主动轮流回乡专门陪伴我们。浓浓的亲情,难得啊。汀来说,你的弟弟们,各自从事何等职业?有的当了小官。万钟老人爽快地说:退休前些年,二弟主动找县委书记请辞,三弟任闽北供销社主任,四弟是个国企工人,下岗了。是好政策在积德,你我都是在分享。老伯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依然心中有政治。汀来一提及他的祖上,万钟老伯眼中发光,非常健谈。遥远的故事,让万钟老人陷入了沉思。汀来转换一个话题,说,你村子里,像你一样的老人,多不多呢?说起新农村新景象,万钟老人如数家珍,汀来听起来却是那么的亲切而真实,美丽家园,谁不爱呢?眼下我的村子,生活便利,文化生活也渐渐丰富起来,有十音八乐,在我家就有家庭书屋,我家,也有小花园,空闲的时候,约好友来坐坐,弄弄花花草草,这样充实的慢生活,最适合我们这把年纪的了,利用子女们给的零花钱,办起家庭书屋,常年订阅《妈祖故里》《眉洲论坛》《眉洲日报》《中老年时报》《渔村文艺》等老年人、青少年爱读爱看的书刊,添置了圃先戏播放器等,一些乡贤掏腰包为农家书屋的小院购置了简单的健身器材,人们把这里当做传播孝道、敬老的阵地,满足周边留守儿童的求知需要的同时,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子孙的大力支持,附近的几所小学多次邀请去举办家庭教育、孝道敬老方面的讲座,有些村民路上碰到我,竖起大拇指予以肯定、认可,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我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即使子女不在身边,也不孤单,还热闹着呢。黄老伯宽容地笑着,非常健谈。

你家都快成了儿童乐园啦,成了乡村俱乐部和老年人之家,你热心公益的行为,很高尚哦。万钟老人身上,闪耀着孝老爱亲的道德光芒。不知不觉中,彼此的内心变得柔软,语言和煦通畅起来。老人不像初印象中的不善言辞,他更多的时刻,只是微笑,黝黑的脸,一口白牙,那么亲切。汀来喜欢黄老伯描述中的乡下,那一草一木的自然,袅袅升起的炊烟,以及那些在收割完毕之后空旷无际的稻田,连绵不断四季常绿的茶树坡,还有站在山顶俯瞰山脚下炊烟升起犬吠鸡鸣时的快乐,都是恋恋不忘。他的家乡,在他表述中,一一呈现汀来的眼前:数百年的历史,都凝聚在古朴的仁八头村名上,辐射状的乡村小路,连接着童话般殿堂型的座座乡村新式小洋房,时光没有让村落老去,却让它有了可以追寻的古朴下的优雅。就像汀来眼前的黄老伯,第一眼见到他,就觉得他不一定有内容,但他良好修养以及的坦诚而不渲染,就给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分享他的故事,让汀来觉得一面之缘实在无法承受他如此真诚的礼遇。最值得称道令汀来好奇的依然是他自身的善举,他渴望用更亲密的方式,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进行交流,以他所用所拥有的藏书,让村里的老与幼来挖掘宝藏,传承孝道等文明,这种文化上的接纳与包容,让人温暖,这在当今村庄,格外珍贵。这里祖祖辈辈栖居着这么一些人,他们喜爱乡村,和谐相处,在这里种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美丽的田园居之梦想。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最终依赖的仍是一种敬重。汀来起身紧握住万钟老伯,祝他健康长寿,与他道别。东边的冬日渐渐爬高,晴朗的天,清新空气,让汀来精神抖擞。

第二节、探望战友
劝前男友嫁闺蜜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