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为水屋奔波的金湄儿

忙于创业的金湄儿,没有“单身狗”那样活的烦恼。她身不在水屋,而心却在,时时的。她因乡亲想乡愁,因乡愁想第二故乡及水屋,山水有相逢,乡愁遇知音。每逢忙中偷闲,与乡亲聊起水屋,她就迫不及待地分享水屋往事,她记住西方俗语里一句话,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树。所以她暗地里,就想着为水屋做点什么,抓住机遇很重要,不能坐失良机。

水屋其实就是石屋。因陋就简,与周边的石屋相映成趣。石帽自然村里,各具特色的一栋栋石屋,也是金湄儿时时牵挂的乡愁。每逢探望姥爷汉高时,水屋边,村道旁,不少石厝被拆,石条随意丢弃,此情此景,她心潮难以平复,多想把独具特色的“空巢”石屋利用起来,保护起来,免得被拆一栋,少去一栋,徒留遗憾。这世上,有许多东西不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我们的生存空间,比如时兴一时的石屋,不能因为它的老旧,就理所当然退出舞台?就把它们肢解了,不能因为弱小,就退出我们的空间,同样道理,不能因为某些动植物的弱势,就霸占它们的领地,就毁了它们的家园。历史的时空改变着很多事情,但总有一些事情不曾改变。当独特的石厝变成了历史的传奇,石屋的故事就成为了金湄儿的儿童、少女时光的创始。金湄儿细想,数十年后,她或许在别的什么地方,她的后代可能越来越多的淡出了石屋的进程,而石屋的故事一定将延续着姥爷、母亲和金湄儿的血脉和名字。金湄儿提醒自己,绝不能在自己的手中毁掉石屋。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对石屋水屋印象因大量失去而变得遥远、模糊、陌生,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对石屋水屋印象,因缺少保护,使得仅存的少量,在时光打磨下,残缺不全,铅华褪尽,面目可憎。这一份独特的乡愁记忆,是那么的可贵。它们是时光的珍馐,留给我们和后代,慢慢品尝。

一个周末,金湄儿漫步石帽小村庄,途径美元家时,只见他家路旁两尊石狮子守卫着渐渐破败的石厝,旁边一栋水泥洋楼拔地而起,她高兴之余,不免为被拆去的这一栋石屋而心酸,它承载着金湄儿童年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曾经在这儿,一位来自汀枝的渔妇,她在石屋旁卖牡蛎,好奇的金湄儿看见牡蛎中有小虾在跳跃,渔妇懂得湄儿的小心思,看准时机,迅猛用右手的食指与中指,把畅游中的小虾一次性地夹捞出来,连同牡蛎水,以及少量的牡蛎,赠予金湄儿,并告诉她,说,那牡蛎水很鲜甜,可以让大人煮着吃。金湄儿从此留下了鲜甜而美好的记忆,在心中暗暗佩服这位外表不起眼的渔妇,觉得她的二指功非常了得,对这位平民高手刮目相看。金湄儿随性游走石屋村落里,踏着黛青色的石板路,穿梭在山路、石墙之间,顿感好像被时间遗忘了,忍不住惊叹岁月之手的神奇;途经一些人家大院,房前屋后,夹杂着咖啡色的土基墙的古朴淳厚的古旧院落,近处飘忽的炊烟,眼前寒暄而过的荷锄农人,特别是眼里所及的每一块精细石雕,都藏着主人祖祖辈辈们努力的辛酸和游离的沧桑,彰显着岁月的久远,体会到一种质朴的真实,一种从容的安静,一种凝于土地的时光之美。在这里,瞬间就与喧嚣的新世纪有了距离感。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往事中……近年,沿海地区掀起“翻建”风,空置的石厝陆续被拆除,修缮费用高的石厝也陆续重建。金湄儿索性带领公司的文化创意总监等,以水屋为中心,南下汀枝宫边,北上土投稀顶,西至西山,东越蜿蜒东去的水渠,仰望天晕洞,俯瞰东一带的利洋西各等,眼底下,尽显被田园包围错落有致的房屋,白墙灰瓦与周围清新的色调构成了浓淡宜人的水墨画。金湄儿就这样不辞劳苦,略带忧伤地四处走走看看,专项调研秋雨区石屋的存留情况,特别考察“空巢”石屋。金湄儿边走访考察,掌握第一手翔实的石屋材料,之后及时地分门别类,整合存档,边设想边规划着,下一步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这些难得的石厝,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既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又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金湄儿的记忆中,姥爷的水屋周边,地处山海之间,物产并不丰富,沿海的田地甚至带着盐碱的气味而显得有点贫瘠。出生在这样环境中的人,偏爱形形色色高高低低各有千秋的石屋;在北起杏花湾南至眉洲湾的圃田界外,这些沿海地区的寻常石厝随处可见,数不胜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家家都住着“四目厅”“三间厢”“厝趴斜”,偶有几家富庶的,还盖了“五间厢”、“七间厢”,占地近千平方米,左右侧为房,中为厅堂,后厅用作厨房、仓库,泥地铺了红色的八角砖、四角砖。在汀枝和盘宅一些村里,“五间厢”、“七间厢”堪称豪宅,这些石头砌成的房子,一眼望去,这些石屋自有一派古朴而坚韧的气度,犹如农民骨子里蕴含着的坚韧、刚毅性格。它们是农民们眼里一袭华美袍子,而不佳的卫生条件、短缺的下水道排污设施等,就像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时移势易,昔日豪宅,却成了“好窄”,因为它“爬满了虱子”,于是村民们纷纷想脱下这件“华美的袍子”,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一个字:拆。或两个字:空巢。华美袍子,不永远华美,金湄儿由此想到自己的公司,为了让公司永远拥有“华美袍子”,就得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否则,也会“爬满了虱子”,成了“空巢”。

大都石厝保留着朴实精美的手工技法,石墙被码得结结实实,足以抵挡风雨的侵蚀;它们犬牙交错的,形如宋瓷冰裂纹,经久耐看,越有历史风霜,越古朴有看头。有的下端石头砌墙,顶层是红彤彤的瓦片,气派大方,典雅清丽。墙角

屋后,冬日腊梅在安静地绽放,绽放着芬香,洋溢着农家的富足与祥和。小时候,金湄儿与伙伴们常在石厝里嬉闹,尤其是过年时,一大家子聚在厅堂,倾听姥爷唠嗑陈年往事,有时还特邀汀枝的张金造这个民间说古艺人,上门讲《罗通扫北》、《薛定贵征西》、《定军山》等故事,讲石帽风水石的民间传说;过年的贡品要摆好几张八仙方桌,石屋的年味儿十足。小朋友们进进出出嬉戏追逐,无比欢乐,嘻嘻哈哈的声音此起彼落。

如今村道静谧,两侧取而代之的是密集洋楼,多数是五六层的“洋房”。在楼房的夹缝中,兀立着一些石厝。石厝前,三两簇炮仗花,顺着石柱蜿蜒而上,在骄阳下绽放,给石厝增色不少。在总体上看,金湄儿感觉到石屋有所淡出人们的视野,它们形影孤单,昔日的辉煌,渐渐走远。在水屋不远,数百米开外,金湄儿发现一栋石厝,仅一层楼,被称为“四目厅”,进深两间,面阔三间,中轴线上是厅堂,两旁各有两间厢房,房前还有一条斜纹的石子路。据说去年初,“四目厅”被推倒,修建了一栋水泥楼房。金湄儿得知,近年,水屋周边村庄,村民们收入提高了,有条件改善居住环境,这些石厝陆续被拆,建起高楼,小村里石厝只剩20多栋,长年得不到保护,如果倒塌,再也不可能恢复。仅存的石厝真的不多了,它们大多用条石砌成,连窗棂、水井、鸡鸭小栏、牛棚羊圈等也是岩石垒砌的,至于土地公公的祭祀台、或小庙等,清一色是石头的天下,所用建材非石头莫属,但一些老旧的石头房,已然颤巍巍的,有些已被夷为平地,石条散落一旁,不再宝贵被收拾好。

金湄儿的紧迫感与日俱增。金湄儿以为,世上总有一些东西,是恒久不变的、永驻心田里的,可是如今蓦然回首,一些石屋不知不觉之间就要销声匿迹了,金湄儿想要赶快伸手去抓,她担心,它们就要悠然远逝,永远失去了。信息时代,工业时代,大数据时代,使得人类注定要抛弃农业社会安静恬淡的梦想,转而对迅捷、轰鸣、五光十色侧目而视,欣然接纳,忘乎所以。水屋周边的村民们在日益沉浸在现代化、机械化和物质化的生活中。爱怀旧的金湄儿因郁闷而感慨:难道“水屋人石屋人”处处时时都要追赶现代化、物质化的步伐吗?要不要为了念想而留点什么?让它们处于原先状态,譬如石屋、水屋,不要让它们成为自己一次又一次重访的梦境。心灵需要的是安静而不是嘈杂喧嚣,只有在静寂中,你才能重温童年的梦。面对石屋、水屋,金湄儿一遍又一遍想要倾听内心的声音。石屋中的柴火灶与风箱,石屋中的趴铁路游戏,石屋中的叠红团比赛,石屋外露天厕所人挤人、乱插队、放鞭炮,等等,犹如在昨日,欢声笑语就在耳边回荡。金湄儿不禁莞尔一笑。水屋、石屋所给予她的是与非,怎能轻易忘却呢?

认准的事儿,金湄儿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曾经专程走访陪秋雨区的文化以及建筑学者,他们的观点是:圃田秋雨区的石厝,可媲美英格兰古堡。福建文化学者吴先生告诉金湄儿,他长期关注圃田特色民居。他说,圃田的传统民居有红砖厝、石头厝等。虽然建造时间大多在现代,但是相比其他地方来说,独具一格,是手工打造的精品。圃田秋雨区的石厝靠海,海边风大,石子路旁,石厝大多只有一层,石墙犬牙交错,窗户不大,连窗棂也是用石柱围起的,可以防贼,这与英兰、苏格兰一些靠海的城堡相似。但近年,圃田的石厝越来越少,而在英格兰、苏格兰,石头城堡的外观保护得很好,内部整修一新,改建成咖啡吧,修葺了很温馨的壁炉,播放着各种音乐,成了特色鲜明、辉煌灿烂的建筑,虽然只是乡下老屋,却能接待外国政要,让人深深体会到当地人对历史、文明、祖先的敬畏。英国的传统酒吧有的修建于16世纪,这些石头城堡老屋闻名遐迩,不少人慕名而去。吴先生告说,在乡村改革中,旧村改造时,可以清掉一些脏乱差,增设地下污水管道、化粪池等,改变脏乱差的现象,但不能拆掉石厝,石厝是一种文化,一种民俗,应当成片保留,像英国的石头城堡让人慕名而来。吴先生的一席话,对金湄儿酝酿中的石屋保护方案,极有启迪,她顿时豁然开朗。她知道,一栋栋石屋,承载着农民一生的情感,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它们就是农民们的一张张的脸,充满沧桑感,石屋有情石屋老。结实的、一丝不苟的石屋,是农民为人处世的写照。这些星罗棋布的石屋,像珍珠散落在圃阳大地上,在大憨山山麓,给乡亲们提供了遮风挡雨的住所。许多石屋,不是一次性完工的,而是断断续续盖了好几次,它们是村民省吃俭用的见证。村民们倾其一生的所有积蓄才盖起来的,石屋就是村民的人生最得意杰作,是村民人生价值的物化。石屋盖得越高越大越气派,越能显示村民的能耐。石屋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象征意义,意味着这个农家、这个家族的兴盛荣耀,可以藉此光宗耀祖,光大门庭。所以有的石屋被拆掉,也许是出于主客观的无奈。村民们对于石屋,绝对是有感情的,迫于攀比、宅基地紧缺或提升生活质量等压力,亲手拆掉石屋,肯定于心不忍。

金湄儿初步打算利用省市幸福家园的好政策,发展乡村旅游,把成片的石屋保护好再推出去,造福乡亲们,了却姥爷的心愿,把石屋古朴的美,发挥到极致,唱响姥爷恋家的歌谣。拾帽自然村是个沿海古寨新村,这里气候适宜,山清水秀,水源充足,无工业污染,长寿老人居多。2015年底,金湄儿捐资,在该村的寨顶上,辟建一处休闲公园,村民们常来此处休闲、健身。

金湄儿对石头情有独钟。她带着一种石头一样的坚忍不拔和一份静默淡定,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金湄儿与代投人一起,为省级试点小城镇的建设,出谋划策。金湄儿身上,正烙着代投人的石头印记,怀着石头的性情,凭着石头的精神,参与到滨海重镇的建设中来。。

2016年元旦,水屋二代代表大会在代投镇召开。镇村干部们做了大量细致的摸底工作,这项工作,与留守儿童摸底工作一并进行。数十年来,代汀线上的路人,两三代都得到了水屋的“恩泽”,水屋已是他们共有的美好回忆,共有的精神家园,无法割舍,成了乡愁。不少与会者表态说,这个首次代表大会开得很成功,开得很有意义。水屋成了美好、公益的代名词,人们普遍对它怀有好感。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题就是怀旧与感恩,此外,就是石屋的精准保护,提上议事日程,目的是集思广益,让它们早日走进更多人的视野,造福百姓。

水屋边的林家宗祠,成了与会人员参访点。斗转星移,石帽村人的优良传统代代传承,随着时代变迁而注入新的品质。林家族谱族规是耕、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石帽村人谨记这十字,或耕作、或读书、或经商、或从政,都能脱颖而出,各领风骚。正是这种朝乾夕惕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相融合,成就了这几百年来书香延绵的文化名村。村中祠堂,爽朗的谈笑声此起彼伏,年轻的后生们,围坐在老人身旁嘘寒问暖,老人们脸上乐开了花,场面其乐融融。石帽村有着儒家孝义的家风。与会人员聚集祠堂,倾听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宣读林氏家训。村中设立公德箱,随喜善款,成立助老助学基金会,确保孤寡老人能安享晚年,确保贫困学子能如愿上学。

金湄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网上水屋以及特色民居石屋都上线了,名称叫水屋石屋频道。人们不再担心水屋和石屋的去留问题了。它图文并茂,点击量节节攀升。不少人把它转载在微信上,它狂长了。

永远的水屋,永远美丽。永远的石屋,永远乡愁。美好的东西不会偃旗息鼓的,水屋就是如此的。水屋又将渐入佳境。普普通通的石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大开人们的视野。不少网友留言说,身边的它们,居然这等美好。

互联网时代,信息飞速传播。水屋石屋频道上,有人留言质疑,拍砖,灌水,年轻的金湄儿,咋这么有钱?它来自她的创业?来自父辈?来自炒股?来自淘宝?不少人都在猜测她的发财致富的门道。

据小道消息,金湄儿人生的第一桶金来自赠与。网友不解,为何自己没得到赠与,偏偏她为啥有这等好运气?她被人肉搜索,被揭底了。到底是谁赠与了?

据说:学生时代,特别是大学时代,一向热身公益活动的金湄儿,乐当志愿者。定期去大学附近的一所老人公寓做志愿活动,其中,一位海外归来的女富婆,临终前,遗产做了公正,遗嘱交代,遗产全额赠与十足忠诚万度负责的金湄儿。流传另一个版本:金湄儿在一次公益活动途中,拾到了一块奇石,价值连城。第三个版本:金湄儿买彩中大奖了。

水屋石屋频道首页,“感恩社会,感恩时代”八个鎏金大字,闪闪发亮。

第三章、为水屋奔波的金湄儿
劝前男友嫁闺蜜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