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危难时刻

石花德韵专栏第二期,专题介绍林春临烈士的生前事迹。文章来源,取自相关的纪实报道。真实可信,令人感动。林春临烈士的家乡人,看到这些报道,纷纷留言,沉浸在深深的追思中。春临烈士的生前事迹成了青年人参军报国的生动教材,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由于家庭生活窘困,小学刚毕业,春临就休学了。当时,汀岗大队党支部为解决其家庭具体困难,破格录用小春临为大队通讯员,任职期间,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义务为3户五保户送粮送柴挑水,给3位孤寡老人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林老奶奶含着热泪动情地说:“我虽然没有儿子,但春霖这孩子待我比亲儿子还亲。”春临担任大队民兵连长后,更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无私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命成绩。军事训练、政治学习、巡逻执勤样样第一,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民兵”。1979年,村里刮起了一股偷砍乱伐林木的歪风,人民的需要就是命令!他自告奋勇带领九名青年民兵打上背包扎根北山林场。当时,正值数九寒天。白天,他们掘坑挖穴,准备补栽树苗;夜晚,大家在场部安睡,他却卷起铺盖到林场路口睡觉,守护林木。功夫不负有心人,偷砍风不仅被他彻底刹住了,而且还新造了1000多亩幼林。现在人们看到满山遍野绿树成荫,松涛阵阵,无不感叹每一颗树都洒下他那辛勤的汗水。

春临从小就向往军营生活,盼望能够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80年,征兵工作刚开始,林春临就第一个报名应征。家中的亲人得悉他驻守西沙时,都为他的处境而操心。他写信回家对亲人说:我在这里很好。比家里强多了,谁说西沙生活艰苦。在西沙安营扎寨,我是铁定了心。西沙群岛,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士,是镶嵌在南海的一颗明珠,蕴藏着丰富石油和矿产资源。但是,守卫西沙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这里远离祖国大陆500多公里,没有淡水,只有咸水;没有蔬菜,只有杂草;一年四季,海风、波涛、礁石伴随。西沙苦,并没有动摇春临献身南疆的决心。他在西沙一呆就是八年!

林春临烈士笔记中写到:中华何处不热土,天涯海角皆是家;志在天涯。他于1980年12月入伍来到海南岛,1982年初,刚以优异成绩结束充电专业学习,就向党组织提出去西沙工作的申请。理由很简单,扎根天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1982年底,愿望实现了。当天宣布名单,他次日就乘船前往西沙。花开花落,春去春来。西沙勤务分队的大多数人是一年轮换一次,而林春临却多次放弃调离的机会,在西沙一干就八年。恶劣的环境消磨不了他顽强的意志;艰苦的生活,动摇不了他坚定的决心。八年来,无论是初到之时,还是入党和转为志愿兵后,林春临都忠实地实践着自己“志在天涯”的誓言,多次受到嘉奖和被评为“先进军人”。林春临一直在西沙任充电员。他生前工作的充电房,是一间旧车库改建的工作房。屋内又潮又闷又热,充满难闻的硫酸味。充电机和电瓶占了大部分地面,只有两扇小窗透气。一进屋就容易冒出一身汗来。新来的充电员齐振龙正在配制充电液。穿得严严实实的小齐,小心翼翼地将一大瓶浓硫酸倒入盛有蒸馏水的大桶中,边倒边不停地用搅棒搅动,还要不时测量溶液的比重。被刺鼻的酸味呛得难受,不一会儿,汗水就湿透了他的工作服。类似这种辛苦的工作,林春临年复一年,不知重复进行了多少次。人们只知道,八年来,他充的电瓶,先后成功地启动过500多架次直升飞机,安全率达100%!林春临的宿舍就设在充电房的一个角落。楼上不是有许多明亮通风的住房吗?为什么他偏偏住在这里?他的战友吴春友解开了这个谜。原来,永兴岛有时供电不正常,充电时电压不稳,容易烧坏充电机和电瓶。住在充电房可以随时观察充电情况,确保安全.。林春临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不管叫他干哪项工作,他都能干好。

工作的空隙,春临也想家。某个清寂的春日午后,他独坐着,想着心事,回想在家时,妻子指着墙上鸟窝,他无比自卑地观瞻了一下午喜鹊筑巢。她和他,轮流衔了草棍、树枝等“建筑材料”,一心一意修建爱巢。暖风吹着它们的灰色羽衣,阳光都开始淌蜜了呀。它们劳动,它们对话,它们交颈而歌。它们的巢,简陋至极,却又华美至极。他在心里对它们说:“亲,风浪、寂寞、炎热、思念,这些词,你们都不知道吧?不知道,这真好。”

林春临兼任司务长,为了搞好伙食,不辞辛苦,一有空就去海边捡海货或钓鱼,他还长期兼任安全员,每次直升飞机离西沙,他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安全检查。“志在天涯”,需要热情,也需要真才实学。林春临入伍前只有小学文化,到西沙后靠刻苦自学取得了高中毕业证书。凡是在西沙能用得上的技术,他都要千方百计地去学。他不仅有一手过硬的充电技术,还学会了驾驶手扶拖拉机,学会了修理冰柜、收录机和自行车,成为西沙的一名能工巧匠。学习中,他会抄写句子,来源有书本、歌词、台词等,有不少来自战士的曾经记忆。抄下来的理由是喜欢,喜欢的理由是情感的共鸣。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反刍,慢慢体会,如果觉得不再有意义,就删除了,简单高效,可是有时又觉得少了点什么,却说不清。战士情深,就是最好的互联互动,而大自然,宽阔的大洋,就是无边的互联,风儿就是电流,联动一切。

在西沙,最不缺少的就是风儿。春临常说,战士从不等风来。奔跑起来,你才会听到耳边的风声。他常不遗余力地奔跑,即使没有飞翔,也要越过身边的物件,越过单调,越过苦涩。

勤务分队的战友曾多次看到林春临收到家中来信后,独自—人在悄悄流泪——那是他在为家庭十分特殊的困难而流泪。有人这样对春临说:“假如你早点转业,凭你的技术,很容易发家致富。”林春临的回答很朴实:“党把我培养成为技术骨干,并转为志愿兵,我怎能过河拆桥呢?”林春临家庭那么困难,从来没有向组织申请过补助。毎次休假,也从来未续过一天假,还经常提前归队。春霖的心始终留在西沙。

1985年,他服役期满。回来探亲时,大家以为“机会”到了。童年的同学、朋友亲戚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动员他按期退伍。春临心里明白,西沙勤务分队就他一个充电员,一时还退伍不了。他坚定地对亲朋们说:“家中这一头需要我,边疆那一头也需要我,在党和人民需要我时,我应该站在国家这一头,有了安定的国,才有团圆的家”。林春临在家乡英勇牺牲后,他生前所在部队的一位首长,不远千里来到他家看了他一家穷困潦倒的境况,这位海军军官禁不住眼泪簌簌地掉下来,感慨万分地说:“我走了大半个中国,第一次见到这样贫苦的家庭,可春临同志还从来没有向领导反映过,仍然那么安心西沙,默默地工作,他是在超负荷地做奉献啊!”

1987年4月,林春临的妻子林美蓉怀了第一胎。因胎位不正,怕难产,她早早就写信告诉春临要回家照料。但临近产期了,仍不见春临的影子,他家里只有一个哑巴又残废的老母亲,不回来,怎么行呢?不仅美蓉着急,就连邻居们。都急了。他们急忙替美蓉发电报催他回家。作为丈夫他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何尝不想回家一趟,照料妻子;作为父亲;他何尝不想回家看望一下快要出世的孩子。可是,那时西沙勤务分队战备任务紧,没有人接替他的工作。林春临接到电报后,只给妻子写封慰问信,仍然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孩子出世快一年了,他才风风火火带着海腥味赶回家,妻子美蓉一见到日夜思念的丈夫终于回来了,禁不住伤心得伏在春临身上痛哭一场,见到妻子泪涟涟的样子,这位从来有泪不轻弹的坚强战士也不禁流下了内疚的泪水,深情地对妻子说:西沙离咱这地方千山万水,通一封信要一、两个月,夫妻见一次面就更难了。守卫南疆是西沙军人的第一职责,咱只能先国家后小家。

1989年10月,他休假归来途经三亚市,几位老乡约他到战友林高腔家吃饭。可是他们等了一天,也没等到春临。事后才知道,碰巧那一天有船去西沙,林春临得到消息后,匆匆赶到码头乘船,连招呼都来不及。按常规,充电员每年可以到三亚市领一趟器材,但八年来,林春临没有因此事下过岛。有时是通过打电话,让去西沙的船或飞机把器材捎去;有时是利用自己休假归队路过三亚的机会,顺便领回器材。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有各自内心的动荡与安静。时移世易,生活本身的负累早已经超过我们心灵的承重力,很多时候,勉力活着,就很奢侈。春临对于南沙的热爱,超越了这个奢侈,那是一种超乎物质和功利之上的投入;一种悲悯,一种不计较付出与回报的心情;一种品质,在意那些看似没什么,只因为它温暖了春临的大爱灵魂。春临沉默地将守卫责任收好,不期待听见赞美或喝彩,这是自己愿意做的事,他这么告诫自己。

妻子理解丈夫的心,这怎么能怪他呢?说起春临的家庭;贫困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九十年代,他全家还是住在一间不知什么年代垒起的低矮的土墙破房,手伸起来就可以碰到屋檐,长年烟熏燎烤,屋里黑乎乎的。他家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木床和3个早已脱漆的旧木箱,厨房里连一个土灶也没有,最好的摆设只有一张用四块木板拼凑起来的饭桌。就是这张饭桌和那张木床,还是亲戚朋友送给他的!不少人都劝他提前退伍回乡。他家濒临杏花湾,背靠大憨山,一个男劳力下海捕鱼、上山采石,每年一般都可收入五、六千元,每次探亲,许多好心的人都对春临劝说一番。可春临总是说:我要不要退伍是组织上决定的事,部队需要,我就决不离开西沙!

回来探亲期间,春临及时出面处理了一起风波,平息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当时,村里有一位50多岁的老林在附近某小学当保安,虽说家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也算过得去。几十年来,日子平淡如水。然而,一次无心之失打破了这份平静。那是10月5日晚上8点多,老林像往常一样清扫保安室。看到地上一个空酒瓶,老林随手就往窗外扔。“啊!”窗外瞬间传来叫声。这叫声来自和老林同村的曾某。原来,曾某正好路过该小学门口,而酒瓶不偏不倚地砸到了她的右眼。受伤后,曾某被送进了医院。因曾某住院治疗了10多天,老林带了3000元赔偿给她。但曾某认为这远远不足以赔偿她的损失,要求老林赔偿更多的费用,两人为此产生分歧。经鉴定,曾某右眼眶部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我觉得他是故意的!”那年11月18日,曾某向公安局提出控告,但因曾某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尚未达到过失致人伤害罪的重伤标准,无需追究老林的刑事责任,公安局遂作出不予立案通知书。此后,生气的曾某将老林起诉到法院。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处老林在支付了5000元的基础上,赔偿曾某各项损失共8990.33元。案件到了执行阶段,老林仍没有对曾某进行赔偿。一个月后,承办人员林正荣到银行对其进行财产控制。然而,林正荣发现在老林银行卡内只有刚发的当月工资,而且仅有100多元。得知老林的银行卡被冻结,女儿林阳主动到法院沟通。“我爸他只是无心之失,现在一时要让我们赔这么多,我们也拿不出来啊。”林阳满面愁容地对林正荣说道。林正荣也深知老林家里经济本来就不好,一个月工资只有100多元,让他一下子赔偿这么多钱显然不可能。“你们家的大概情况我也清楚,既然事已至此,你们家属帮忙筹下钱,把人家损失赔偿了。另一边,我也会做曾某的工作,看能否作出退让,都是乡里乡亲的,早点了结对大家都好……”林正荣顺势做起林阳的工作。春临得知这事后,主动去做双方的协调工作,在春临耐心地劝解下,林阳心态慢慢平衡,答应尽力筹钱。而林正荣也开始打电话联系曾某,做其思想工作。但因曾某没有经济能力,受伤后所花费的医疗费对她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因此,曾某不愿让步。“近1万块对林某不是小数目,如果他分期得还上10几年,时间太长了……”林春临自己多次和曾某进行沟通,通过与曾某是堂亲关系的该村治保委员张某,对其进行劝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多方努力下,曾某才终于同意让步,为老林减少了赔偿金。最后,老林和曾某和解。日前,老临一次性赔偿曾某6000元,双方摒弃前嫌。

1990年初夏,在南海舰队某部服役的志愿兵林春临,千里迢迢从祖国南疆西沙回到家乡圃田县代投镇汀岗村探亲。6月1日凌晨3点,林春临告别了岳父、岳母,从黄刮岛乘早潮渡船回汀岗村,准备返回部队。渡船行至半途,风云骤变。狂风夹着暴雨倾盆而下,海上一排排巨浪把渡船抛到浪尖,又甩进浪谷。渡船迷失了方向,乘客一片惊慌。在西沙战斗了10年的林春临预感到海难即将发生,立即挺身而出大喊:“大家要沉着,别慌张,听我指挥。”他一边安定大家情绪,一边组织乡亲做好泅水准备。突然,一个恶浪把渡船掀到几米高,又重重地摔了下去,船底触瞧,海水涌入船舱。这时,不识水性的林国鑫被掀下大海,眼看就要被恶浪吞噬。林春临马上跳下海,救起了林国鑫。这时,船舱已进水,渡船开始下沉。林春临果断地组织乡亲们拆除船板、泅水逃生。他拆了一块最大的船舱盖板,让年小体弱的林国涨抱着游去,直到大家都有了救生物后,林春临才抓了一块船板最后离开沉船,漂向茫茫的大海。突然,一阵狂涛卷走了年仅十五岁的林国涨抱着的船舱盖板。小国涨在风浪里时沉时浮,绝望地喊着:“救命!”林春临发现小国涨的危险情状,不顾自己精疲力竭,奋力向他游去。就在小国涨就要被巨浪吞噬的瞬间,一把揪住他身上的背心,让他也抱着自己的船板一起漂流。这片船板小,承受不了两个人的压力,不断被风浪吞没。在这个生死关头,林春临毅然把船板让给小国涨,只说一句:“你要抱紧呀!”把小国涨连船板一起推开,自己开始徒手泅海。

天亮时,林国涨、林国鑫等6名乘客先后漂到附近海岸,被群众救起。他们得救后都焦急地问:“那位解放军在哪里?”渔民黄金宏得知海上还有人,立即冒着风雨开船住海面寻找。上午7时,人们终于在附近的石埕村海滩找到了林春临的遗体。1990年6月1日,这位守卫南疆战士林春临在家乡探亲期间为抢救遇难乡亲而英男献身了。噩耗传来,家乡百万人民为他的牺牲悲痛欲绝!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乡亲自发赶来吊唁,为英雄守灵。6月5日,乡亲们按照古老的习俗,在大憨山上,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本村的、外村的,相识的、不相识的群众都纷纷赶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哀伤的人们为春临送了一程又一程,一路哭声一路泪,个别实在走不动的老人,停下来休息片刻,再跟在人群后边,继续为他送行。有一位邻居老大娘竟扶着英雄的灵柩,.号啕大哭,久久莫让英雄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让她恸哭不止。那长长的哭腔,令人揪心不已,生怕她有个意外。

大海的儿子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29岁的一生纵然是短暂的,但却是光辉的、壮丽的。1990年10月23日,海军在福州隆重召开命名大会,授予林春临“爱民英雄”的荣誉称号。法国一位侨胞在报上看到林春临的事迹后,很受感动,写信给总理,并寄上800法郎,请总理转交给林春临家属,表示慰问。为弘扬烈士的英勇事迹,林春临家乡的小学被命名为“春临小学”,以使烈士英名永存。

情系西沙的林春临英雄在危难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壮烈献身;让别人生活得好些,自己甘守清苦;为群众做了许多好事,不图任何名利报答。他的感人事迹打动了千万人的心,也引起人们的众多思考。与林春临同村、同年人伍的退伍战士林国桂,说到林春临多次帮他的事,惭愧地低着头。他说:那一年参军,全村就我和春临两个人,又同在“天涯海角”服役。部队艰苦,钱又少,在家赚钱多容易。我在部队时就劝过春临,早点回去,赚钱要紧。春临说我:“兵还没当好,就想着回去赚钱,太不应该。”国桂于1983年就退伍了。退伍不到两年,就把6大间的房子盖起来了。春临休假,来国桂家坐坐,国桂指着新房子对春临说,怎么样,比一下吧,看你的旧房子,看我的新房子。春临笑笑,说:“这不错。但人啊,不能只想个人,也不能光顾眼前,还应该想想国家,想些大事。”国桂知道,那时候春临已经是党员了。

怀揣着各种目的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到林家。有人真心实意地为林家献爱心,也有人为了实现自己成为名人的野心,或者为自己的商业活动增加炒作话题。闭塞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不时响起尖锐的喇叭声,吓得游荡在村里的狗,夹起尾巴迅速跑开。几乎所有来春临家探望的人都会与春临的遗孀美蓉、老母亲及子女等合影,或者单挑其中的某一个合影,这个家,村里“有史以来最出名的家庭”。来找的人仍然络绎不绝,陆陆续续有人来林家探望。小孩子几乎不会与外人讲话,见到陌生人,总爱躲闪,合影时,不做配合,来访者会搂住他们的身体,以防止合影时他们突然跑开,男子搂着小伙伴,咧开嘴露出了微笑。小家伙对突如其来的关注,他似乎并不理解。这丝毫不妨碍小家伙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被动进入名利中心。他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现实中斑驳陆离的人性切面。住在林家不远处的一户村民粗略估计,最多的一天至少来了四五十人,“像集市一样”。

林春临烈士牺牲后,烈士的家乡,荡起一股爱的暖流。1990年,闽籍海军志愿兵林春临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人民英堆爱人民”的赞歌。烈士牺牲后,在他的家乡,人们纷纷伸出友爱的手,给烈士的家属送来了温暖。林春临家庭清贫。他牺牲后,家里只留下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百年破房,以及年近古稀的哑巴母亲、年轻的妻子,还有又聋又哑的女儿和患肝炎的幼儿。不到一星期,代投镇政府及时给他家送去原粮和500元钱。圃田市、县民政局先后8次派人到他家慰问,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去年7月26日,县委书记林文阳、县长林春联等到他家探望,当场为其家属解决住房、治病、生活等具体困难。1990年8月1日,圃田县计委、劳动局、土地局、物资局、民政局、教育局等9个部门的负责人,冒雨赶到林春临家慰问,帮助解决建房用地、招工、落实优抚政策等问题…….一家有难,八方支援。在圃田鞋革厂,出现了这样动人的—幕:《眉洲报》刊登林春临事迹长篇通讯的当天,厂广播室就播出这篇通讯,许多女工边听边流泪。“鞋城”工人深为这位人民英雄舍身救人的高尚情操所感动。不知是谁提议:“来捐款吧!”厂长郭融捐了50元后说:“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十元八元不嫌多,一角八分不嫌少。”顿时,大家怀着一颗颗滚烫的爱心纷纷解囊,捐献了4000多元。也许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应吧,县电力公司、盐业公司、县机关和许多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学生以及当地的群众,还有部队的战友,也纷纷捧上一颗颗赤诚的爱心。不到一个月,就捐献了2万多元。林春临的英雄事迹不仅牵动了家乡人民的心,而且牵动了海峡彼岸同胞的心。1990年7月31日傍晚,回乡探亲的台胞施先生读到林春临的事迹报道后,深受感动,连夜找到县委领导,请求把1000元人民币转交给林春临的亲属。施先生感慨地说:“感谢家乡人民哺育出这样的英雄,这是我们圃田籍台胞的光荣。次日,施太太在福州机场登机前,又拿出3000元台币请人转交给林春临的妻子。她还说:“我回台湾后,要告诉父老乡亲们,家乡出了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1990年9月17日,在汀岗村突然出现一辆高级小轿车。原来是圃田中外合资富祥公司总经理、外资代表黄春随先生冒雨来到这里看望林春临烈士的家属,他含着泪花,把4000元钱交给烈士的母亲。当他看到当地群众为烈士家挖掘宅基地,得知建房资金不足时,当而表示在支持6000元。他说:“林春临家庭这么困难,还到处帮助别人。我们活着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把他这个家建好,好让他在九泉之下安眠!”黄先生还建议林春临家盖房,应开展义务劳动,他到时有机会也来参加。

林家来来往往的人流,绝大部分有着相似的行为模式:拎着礼物或带着红包,到林家寒暄几句后再与春临亲人合影,随后离开。他们有的是普通爱心人士,有的是企业主,他们会送来本企业的产品,然后拉着春临亲人与产品合影。这些人让林家感激。最感激的是一个外地老板,大老远过来,这个老板送了林家数袋大米、两壶油、一台32吋的黑白电视以及2000元现金。除了合影,老板并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除了这些林家口中的“好人”,还有一些“不速之客”,说要包装春临遗孀,做直播,“收入三七分成”。这是利用林家赚钱。有的仍声称给小家伙买了衣服,但其什么都没有给,还在林家吃了顿饭。一个商人想在自己的店面中使用林春临子女的肖像,准备找个机会签份合同。还有一些来访者,想直接带走林春临子女。那拨人的要求,让人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不知所措的林家赶紧联系了村委。来人自称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人,要带两个小孩子到外地参加募捐,他们向村委承诺,“公益活动不影响孩子学习,让他更多地接触社会。”村委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怎么敢将孩子交给他们?”被拒绝后,这些人板着脸走了,临走时还说要找到圃田县委去。除了声称要带小家伙去募捐的,还有人要带春临遗孀去拍电影,邀请她参与一部电影的拍摄。这家公司的来人称,如果她参演电影或电视,公司会“带他上人民大会堂”参加活动。对于此类要求,林家都通过村委把关。村民们对林家近期的遭遇,除了同情、帮助,该有的人抱有巨大的好奇。林家平静的生活也被打破了。

林春临家庭清贫。村里随处可见两层的石头房,春临牺牲后,家里只留下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楼外是裸露的红色黏土砖,室内没有任何装饰,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土泥抹的百年破房,以及年近古稀的哑巴母亲、年轻的妻子,还有又聋又哑的女儿和患肝炎的幼儿。林春临遗孀美蓉被招聘在镇里工作,林春临的亲人得到了政府民政部门的关照,还办理了低保,得到了照顾,得到了乡亲的支持和帮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住房也宽敞了。这座小楼建起来不容易,政府低保户安居工程补助了数千元,村里人帮着很大的忙才勉强建起来。家里间或有些政府的扶贫补助,日子不再过得紧巴巴的。此前家里还没有电视——尽管现在有人送了他家一台电视,但他家里还没有“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

2015年4月1日上午,代投镇田编边防派出所联合驻地春临小学师生共200多人,来到代投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先烈林春临同志陵墓前,开展“缅怀先烈,继承遗志”主题教育活动。林春临烈士生前在海军航空兵西沙勤务分队服役,1990年6月,他在杏花湾海面为抢救遇险群众壮烈牺牲,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爱民英雄”荣誉称号。在烈士墓地,边防官兵分别与春临小学师生共同为烈士敬献了花圈,对烈士陵墓进行了祭扫,重温了烈士的英雄事迹,以朴实传统的形式深切缅怀烈士的壮志情怀。最后,官兵们还在烈士墓前重温了军人誓词,并向英雄默哀致敬。2016年4月5日,秋雨区开展清明祭英烈专题活动,秋雨团区委组织各级团组织及少先队组织登录中国青年网的活动专题网页,为英烈献花、留言,同时,发动各级团组织及少先队组织为英烈的碑文描金,各级团组织及少先队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线下活动:巡礼代投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我为基地做贡献和清明祭扫林春临烈士陵墓活动,清扫烈士墓、向烈士献花圈、默哀、为新队员授巾,队员们认真听取了林春临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宣誓要“牢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铭记肩上承载的使命,好好学习,奋发向上!”

目前,林春临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已经载入中华英烈网(中国军网的英烈纪念堂之英烈名录)

20多年过去了,春临遗孀已在邗江一所学校当厨师,春临的聋哑女儿已出嫁本镇的一个叫奇虎的小渔村了,小儿子也长大考上政法大学,赴闽东,走上工作岗位了。承蒙孙子等亲人以及乡亲们的照顾,加上政府的关照,春临的母亲健在,身体还不错,精神状态很好。

第八章、危难时刻
劝前男友嫁闺蜜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