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无意得到中国宣河科学报告

科普作家高建成测量完震旦角石与宣河乡农民老田在宣河花石砣半山坡匆匆往下走着,边走边对老田高兴感慨道:“老田呀,我来宣河无数次,也没有找到震旦角石,要不你带路,我从哪儿去找到震旦角石呢,谢谢你呀老田!”

“高作家你太客气了,我一个农民又不懂科学,举手之劳嘛,何足挂齿嘛!”农民老田边走边微笑道。

科普作家高建成边走边微笑着。

“高作家!我看见你刚才见到角石高兴的样子,看来你是真喜欢角石啊!”农民老田边走边对科普作家高建成感慨道。

“嗯!”科普作家高建成边走边高兴道。

“高作家你要真想研究宣河角石,你就秋天或冬天来我们宣河,这片山上、石头上全都是你想找的角石,等秋天树叶落完,你一眼就能看清许多角石,这里长型角石的、短型角石的、弯型角石都有!”农民老田边走边对科普作家高建成高兴讲道。

“好的好的,谢谢老田,谢谢老田!”科普作家高建成边走边仔细听着老田介绍后对老田高兴道。

农民老田边走边傻乎乎地微笑着。

“老田!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科普作家高建成边走边向老田笑问道。

“叫花石砣!”农民老田边走边微笑道。

“老田!是叫花石砣,还是叫花石头呀?”科普作家高建成接着对老田笑问道。

“高作家!你叫花石砣也对,叫花石头也对!”农民老田微笑道。

“为什么呢?”科普作家高建成接着对老田笑问道。

“按我们农村说,花石砣是指一砣一砣的石头嘛,我们朝天话就是一个一个的、一堆一堆的意思嘛。另外还有种说法,据老一辈讲,这石头在古代是用来打磨玉器做石轮的,所以叫花石砣。但我很纳闷,这石头本来就玉化了,纹理这么漂亮,怎么会去打磨玉器呢?我认为这石头肯定与玉有关,但我又说不出一二来,就等你高作家去研究了哈!”农民老田解释笑道。

“要得嘛!”科普作家高建成微笑道。

“高作家!另外,据老一辈讲,这石头在叫花石砣之前,是叫花石头。由于石头五颜六色,凹凸不平嘛,老百姓就叫它为花石头了,其实呀高作家,花石头与花石砣我们朝天话就是一个音,一码子事嘛!”农民老田边走边接着向科普作家高建成解释笑道。

“嗯!老田呀,花石砣和花石头,其实呀都是老百姓对它的形象称呼罢了,其实它的真正学术名字叫化石!”科普作家高建成听后微笑道。

“对对对,还是作家有学问!”农民老田听科普作家高建成解释后高兴道。

科普作家高建成边走边微笑着。

“高作家请教你一个问题?”农民老田边走边向高作家笑问道。

“老田你说,谈不上请教!”科普作家高建成边走边笑道。

“高作家你说,我们宣河这条河到底叫潜水河,还是叫潜溪河呢?”农民老田边走边对科普作家高建成笑问道。

“叫潜溪河!”科普作家高建成笑道。

“高作家是深浅的浅,还是潜隐的潜?”农民老田接着对科普作家高建成笑问道。

“老田啊不管是深浅的浅,还是潜隐的潜,两个都对哈!”科普作家高建成笑道。

“为什么呢?”农民老田接着对科普作家高建成笑问道。

“老田啊,在1990年前,宣河这条河老百姓形象称它为浅溪河。自1990年后,世界科学界众多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将宣河定为志留系后,科学家称这条河叫潜溪河。因为它潜隐潜藏了志留纪无数的古生物秘密嘛,为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古环境、古地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嘛!”科普作家高建成解释笑道。

“哦,原来我们宣河是这样的,听作家这么一说,我受益匪浅啊,胜读十年书啊!”农民老田听后高兴感慨道。

科普作家高建成看着老田憨厚的样子微笑着。

无数次的宣河之行,让广元科普作家高建成从宣河志留纪的海相红岩中分解出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化石,惊喜不断,硕果累累,科普作家高建成对宣河化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普作家高建成通过无数次对宣河志留纪化石群的了解,积累了丰厚知识,对宣河化石产生了自己的看法,于是写了一篇关于宣河化石的文章“志留纪宣河的遗迹”发给了中国科学院《化石网》。

几天后,科普作家高建成意外收到了中国科学院《化石网》洪河先生寄来的邮件。洪河先生说:

您好!

谢谢您的资料,川北陕南是志留纪化石研究的热点地区。附件是一篇很久之前发表的文章,其中有比较详细的资料,供您参考。另外,从您的知识背景来看,对化石很有了解,化石网以及论坛非常需要您,期待您的加入!

祝好!

化石网洪河

科普作家高建成收到《化石网》洪河先生的邮件十分开心,有种归属感。后来科普作家高建成才得知《化石网》洪河先生原名叫徐洪河,是中国科学院《化石网》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后,毕业于英国Cardiff大学地球与海洋学院。研究领域为早期陆生植物化石,志留纪至泥盆纪生物地层学。洪河先生重视科普工作,认为科研与科普互为弥补、互相促进。所有的科研经费都来自于纳税人,基础科研的人员科普工作是义务,更是责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洪河在给科普作家高建成的邮件中,附了“川陕边境广元宁强间的志留系”附件。虽然这封邮件的附件仅仅只有25页,但是它科学的解密了广元宣河的来龙去脉,揭开了广元宣河自然的奥秘。这份邮件的附件是广元宣河史无前例的一份最权威、最科学的权威科学报告,也是1987年至1989年中国科学家陈旭、戎嘉余、伍鸿基、邓占球、王成源、徐均涛、丘金玉、耿良玉、陈挺恩、胡兆询、王尚启、李军与英国志留系合作研究项目阶段成果之一,此成果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资助,1991年3月发表于中国《地层学杂志》。

科普作家高建成通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徐洪河研究员发的“川陕边境广元宁强间的志留系”这封邮件,彻底的认识了广元宣河,同时激发了对广元宣河化石研究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并且从这封邮件中找到了广元宣河许多重要的科学信息:“广元宣河四射珊瑚约50属,床板珊瑚约40属。不仅发现最早研究广元宣河地质的科学家是李希霍芬,而且发现最早把广元至宁强间的志留系分为朝天组、浅水灰岩和黄坝驿组是德裔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葛利普。”李希霍芬也是最早研究广元地质的外国科学家。葛利普将他的后半生贡献给了中国,为中国的地质学及古生物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石。26年间培养了270多名地质工程师,其中22人日后成为中科院的院士,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著作,可谓是“中国地质学之父”。葛利普生前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国籍,但始终未能如愿,最后一个愿望“我死后,请把我葬在中国!”

15.无意得到中国宣河科学报告
4亿年前的中国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