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找到中国宣河的根源

科普作家高建成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徐洪河研究员发的“川陕边境广元宁强间的志留系”一文中找到了广元宣河亿万年来在自然界演变的奥秘。原来约4.38亿年前,志留纪世界各地形成海侵,达到顶峰,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导致一些地槽褶皱升起,古地理面貌巨变,陆地面积显著扩大。古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志留纪是笔石的时代,海百合类大量出现,海中出现有颌骨的棘鱼类,并演化出了鳃盖骨。珊瑚纲和层孔虫两个门类进一步繁盛,四射珊瑚、床板珊瑚、日射珊瑚数量和属种类型繁多,聚集生活,形成珊瑚礁,至泥盆纪达于鼎盛。同时,陆生植物中的裸蕨植物首次出现,植物终于从水中开始向陆地发展,这是生物演化的又一重大事件。

广元宣河是志留纪标志性地壳远动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志留系研究的标准地区,在志留纪古嘉陵江广元宣河至宁强一带受地壳强烈运动,板块间发生碰撞,古嘉陵江宣河至宁强一段瞬间凸起,以珊瑚纲类的众多类志留纪古生物遭受灭顶之灾,被埋藏在地下。同时,因地壳强烈运动引发火山爆发,以龙洞背为界形成堰塞湖泊,使古嘉陵江瞬间分成若干个小小支流河。志留纪地壳远动转折时期,广元宣河至宁强一带这一现象,造就了今日闻名遐迩的龙洞背自然景观。

乾元二年〔759〕唐代诗圣杜甫弃官入蜀过龙洞背咏:“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目眩晕杂花,头风吹过雨。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取。饱闻经瞿塘,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

乾道八年〔1172年〕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风雨中入蜀过龙洞背咏:“飘然醉袖怒人扶,个里何曾有畏途。卷地黑风坎惨澹,半天朱阁插虚无。阑边归鹤如争捷,云表飞仙定可呼。莫怪衰翁心胆壮,此身元是一枯株。”

英宗治平二年〔1065〕宋代赵抃匹马入蜀任益州转运使过龙洞背咏:“尽道群山甚可人,更逢佳处愈难名。初疑谷口连云掩,人见天心满洞明。怪石嶙嶙狰虎豹,飞泉落落碎瑶琼。巍峨别有神仙路,又得攀跻向上行。”

清初诗人、翰林编修方象瑛过龙洞背咏:“神龙穿石飞,洞壑昼常晦。人乃捷于龙,盘旋出龙背。摄衣入重云,势与风雨会。危崖千万状,不知始何代。突兀浮图高,纵横屏障大。鳞鬣树千章,泉流吐飞沫。下注不测溪,沉沉气冥昧。倘燃牛渚犀,百灵宛然在。羌山多灵奇,策名此为最。何必御风行,旷然天地外。”

清代文学家、官员彭端淑过龙洞背咏:“万山亘回环,嶙峋阻绝涧。群流争一窟,水石相哄战。晦霾无白昼,神物忽隐见。创辟类鬼工,俯瞰目亦眩。在昔闻龙门,平生未及践。禹功不到处,宇宙多怪变。巨石结构牢,遥遥终古奠。”

数亿万年后,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中泥盆世龙洞背堰塞湖水穿龙洞背流出,保存于地层中的志留纪古生物遗体化石裸露出来,又经数亿万年后,至公元1882年被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发现。1987年到1989年,中国正式对广元宣河化石群科考,中国古生物与地层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旭与戎嘉余、伍鸿基、邓占球、王成源、徐均涛、丘金玉、耿良玉、陈挺恩、胡兆询、王尚启、李军等12名科学家进入宁强至广元间实地科考,于1991年3月在《地层学杂志》联合发表《川陕边境广元宁强间的志留系》。为此,被科学界堪称的“神宣驿段”和“潜水系”的广元宣河化石群惊奇问世。

自1868年以来,广元宣河根据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德裔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葛利普与中国谢家荣、赵亚曾、尹赞勋、陈旭、戎嘉余、伍鸿基、邓占球、王成源、徐均涛、丘金玉、耿良玉、陈挺恩、胡兆询、王尚启、李军、刘第墉、李蔚秾、王俊庚、俞昌民、丁梅华、李跃泉、林尧坤、陈祥荣等科学家和学者、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准确测量了广元宣河奇特的地质结构,为研究广元宣河段提供一个史无先例的科学依据。

广元宣河一些区域性独特的古生代生物化石与广元周边地区乃至欧美等国家同期化石相比与众不同,让科学家感到震惊。由于自然地质变化,形成了秦岭山脉独有的气候,造就了广元宣河地区独特的地貌,使始宣河古生代生物在独特的地貌、独特的气候下自然生长。广元宣河独特的地貌和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宣河独特、奇形怪状的新属古生物。截止2013年,《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据中心》共收集广元156件不同纪的化石标本。其中广元市朝天区宣河乡发现的古生代早志留纪化石共9件标本,新品种占5件。正是因为科学家对广元宣河地质结构科学准确测量和化石标本的确证,才有今日广元宣河化石出自志留纪。

广元宣河化石群是科学家的知识宝库,也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发现的规模最大、品种居多、保存完好的古生代志留纪生物化石群,对广元地区乃至四川周边地区研究地质、地理、古生物、古气候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依据。

科普作家高建成通过研习广元宣河化石对宣河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不仅从科学家陈旭与中国11位科学家共著的“川陕边境广元宁强间的志留系”一文中学到了宣河自然演变前所未有的科学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还通过对广元宣河化石的了解,积蓄了丰富的宣河化石知识和资料。科普作家高建成想宣河化石如此美丽,不能独享,应该让更多的人共享宣河这独特的自然神奇现象,于是产生了写本关于广元宣河化石书的想法。

16.找到中国宣河的根源
4亿年前的中国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