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宣河珊瑚化石玉

女记者陈一蓉在宣河居委会门口坝子里停好车,兴致勃勃向科普作家高建成面前匆匆走去。科普作家高建成站在公路旁见女记者陈一蓉停好车对女记者陈一蓉微笑道:“走吧陈记者,我陪你去找你所谓的宣河珊瑚玉去!”

“行,高同志呀我以为到了呢!”女记者陈一蓉边匆匆走着边高兴道。

科普作家高建成盯着女记者陈一蓉微笑着。

“高同志!去宣河化石群的地方不通车吗?”女记者陈一蓉见前方是山区土路对科普作家高建成一本正经问道。

“通!”科普作家高建成站在公路旁小山包上微笑道。

“高同志!那我们直接开车过去就得了嘛!”女记者陈一蓉边走边微笑道。

“我的女神呢,你开的车是概念车嘛,我怕给你颠簸坏了嘛,我是心疼你的车嘛!”科普作家高建成站在公路旁小山包上对女记者陈一蓉解释微笑道。

“高同志!你是心疼我的车还是心疼我呢?”女记者陈一蓉听科普作家高建成是心疼自己的车连忙对科普作家高建成风趣笑问道。

“都心疼哈!”科普作家高建成站在公路旁小山包上微笑道。

科普作家高建成话音刚落,女记者陈一蓉边走边得意微笑着。

“陈记者!我们步行过去哈!”科普作家高建成对女记者陈一蓉吩咐微笑道。

“高同志多远?”女记者陈一蓉边走边笑问道。

“不远,就在前面200米处!”科普作家高建成站在公路旁小山包上微笑道。

“哦!”女记者陈一蓉边走边微笑道。

一会儿功夫,科普作家高建成与女记者陈一蓉从宣河居委员步行来到宣河花石砣山角下。女记者陈一蓉见宣河花石砣与山一样沒有什么特点,依然没有看出门道,板着脸对科普作家高建成问道:“高同志还有多远呀?”

“陈记者!这就是在科学界赫赫有名的广元宣河志留纪化石群,这个地名就叫花石砣,你要找的所谓的珊瑚玉就在此!”科普作家高建成站在宣河花石砣化石群前见女记者陈一蓉气喘吁吁,愁眉不展,一边指着化石群一边对女记者陈一蓉讲道。

“高同志高同志,珊瑚玉石在哪儿呀?快给我说呀!”女记者陈一蓉见盼望已久一直想找的珊瑚玉石近在眼前,迫不及待向前走去,又不知从何下手,连忙对科普作家高建成高兴问道。

“珊瑚玉石就在你脚下哈,遍地都是你要找的珊瑚玉石哈!”科普作家高建成见女记者陈一蓉迫不及待的样子微笑道。

“嗨,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古生物化石呀!”女记者陈一蓉见脚下遍地是化石残片自言自语兴奋道。

科普作家高建成见女记者陈一蓉兴奋的样子微笑着。

“哎高同志到底珊瑚玉石是哪个吗?快给我说说吗?”女记者陈一蓉见遍地是化石残片看地眼花缭乱,不知哪个是自己要找的珊瑚石,对科普作家高建成着急问道。

“陈记者!这个就是珊瑚化石,就是你所谓要找的珊瑚玉石,约有4亿多年的历史,是志留纪主要的生物之一!”科普作家高建成捡起一块珊瑚化石,一边用手电筒照着珊瑚化石一边对女记者陈一蓉讲道。

“高同志你怎么能确认这块石头是珊瑚化石呢?而且是4亿多年前的呢?”女记者陈一蓉听后对科普作家高建成好奇问道。

“陈记者你看灯光下的纹理嘛,是珊瑚虫生存遗迹形成的,而这个珊瑚化石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是珊瑚虫死后留下的骨骼,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我们之所以说,宣河珊瑚化石是约4亿多年志留纪的产物,是有科学根据的,1868年世界地学界重要影响人物、世界著名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把广元宣河地质地层科学论证为志留纪。1924年德裔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葛利普,把宁强至广元间的志留系分为朝天组。1925年中国科学家谢家荣、赵亚曾提出葛利普〔1924〕建立朝天灰岩,可能同期不同岩。1967年陈旭等12位科学家将广元至宁强地区的志留系划分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所以说,宣河珊瑚化石是出自约4亿多年志留纪的。”科普作家高建成一边用手电筒照着珊瑚化石一边对女记者陈一蓉解释讲道。

“高同志!那宣河志留纪珊瑚化石与宣河珊瑚玉的区别在哪儿呢?”女记者陈一蓉接着对科普作家高建成问道。

“陈记者啊,所谓的宣河珊瑚玉,是指宣河志留纪珊瑚化石中的一种晶莹剔透、显玉化现象的珊瑚化石,人们习惯称它为珊瑚玉,而没有显玉化现象的珊瑚化石就是一般的珊瑚化石。珊瑚化石是所有珊瑚化石的总称,其中包括珊瑚玉化石,宣河化石群中并不是所有的宣河珊瑚化石都显玉化现象。至于所谓的宣河珊瑚玉简单说,宣河珊瑚玉就是含水份较多、显玉化现象的珊瑚化石,品种至少有102种类,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珍贵自然资源。”科普作家高建成立即从地上捡起一块珊瑚化石,给女记者陈一蓉讲解道。

“哦原来珊瑚玉是这样的!”女记者陈一蓉听后感慨道。接着再次对科普作家高建成好奇问道“高同志!那珊瑚玉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

“珊瑚玉就是珊瑚化石,研究珊瑚化石可以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和确定地层的年代。所以说,研究珊瑚化石的价值贵在于它的科研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我们不提倡、不主导珊瑚化石而走上珊瑚玉的市场化。简单说,研究宣河珊瑚化石的目的是了解古宣河古生物、古地质、古候的变化,是为了促进人类更好的生存。如果我们从小用科学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运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早知道在地震带上生存一定要讲科学的话,那么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不会死那么多的人了,惨痛的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呀!”科普作家高建成解释。

“那是呀,惨痛的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呀!”女记者陈一蓉听后感慨道。

24.宣河珊瑚化石玉
4亿年前的中国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