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过了一个略显冗长的夏日午休。政治部主任陆瑞学亲自挂帅,组织科干部科两大科长参加,径直来到某处处政委办公室。显然,这是考察干部来了,而且人选就在本处。朱宏志、张焕新心里未免一阵激动,眼看着天上就要掉下馅饼来了,只是,他们明白,他们每个人都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于是见面时便各自强装出言不由衷的笑容,借以掩饰内心里的那份剑拔弩张。若是没有接下来的事情,说不好他们两人之间就要来一场“生死对决”了。短短二十分钟之后,考察组离开了处政委的办公室,移师处会议室,开始了更为广泛的谈话了解。处部干事林韶锋有些纳闷,作为仅有的两名处部工作人员,参谋管业务,干事管政工,而这次在处会议室门口帮考察组安排考察谈话的不是他,而是参谋。林韶锋本来是基层科里的一名技术干部,军校毕业后默默无闻地干了三年业务工作,业余时间除了看些书,便是写些风花雪月的散文,有时候也被科长安排写篇新闻报道反映一下科里的好人好事。去年,处政委安排他创办一份内部刊物《某处动态》,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经过十几天的准备,《动态》创刊。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处部原干事被借调至政治部保卫科,而他则顶替了原干事的空缺。直到此时,他才恍然大悟,《动态》不过是领导考察干部的一个手段罢了。但是一年来,他除了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改初衷地把《动态》坚持了下来,通过这个阵地连续不断地推出了处里几个业务骨干的先进事迹,还热情地组织起了处里的交谊舞舞蹈队,共青团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在,林韶锋就正在电脑上编辑着即将出版的第十二期《动态》。十二期,也就是说,一年到了。林韶锋喝了一口菊花茶。一年前,处政委找他谈话时,明确说他是“借调”,也就是说“借来用用试试”,一年为期,用好了就算正式调过来了,用不好那就哪儿来回哪儿。林韶锋倒不怕回到科里去。十几年的书读下来,他早就是一个书呆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干手头事。可他珍惜的是这一年为期的成长。想想一年前,见到处长、处政委这样的副师级大校,他都会回避两侧,恨不得隐形遁去的。记得刚当干事那会儿,他不得不第一次走进处长办公室时,面对一贯严肃的处长,他说出来的话都是结巴的,浑身颤栗说得有点儿过,但哆嗦还是难免的。可是现在,他却必须成天和这些大校打交道了。这样的成长机会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的。至于今天没有安排他配合考察组的工作,莫非自己这个处部干事是不合格的?接下来,自己也许真的要“哪儿来回哪儿”了?他在心里掂量了一下,摇了摇头,回科里就回吧,我悄悄地走,正如我悄悄地来,虽说不带去一片云彩,不还是多了一份经历吗?至于调宣传科的人选,身为处部干事的林韶锋也或多或少地听到了些议论,听过也便听过了,他并特别地支持谁或不支持谁,爱谁谁,关自己什么事?领导自有领导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