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时间悄悄流逝,在一个雪花飘落的冬日,小溪的父亲回到了沈城,从此不用再常驻南方。

这次回来,姚谨青给女儿小溪带回了不少礼物。其中,小溪最喜欢的礼物是一个大大的地球仪。

院子里,众人围观着精美的地球仪,不断发出赞叹声。

“沈城在这里。”石城山转动着地球仪,指着其中一处说道。

“快看看,北京在哪里?”小溪曾看过一本画册,里面画的是北京的古建筑群,自那以后,她心里就十分向往首都北京。

石城山很快就找到了,指给小溪:“这里就是北京。”

“快找找,意大利在哪里?”孟新今年在电视上看了意大利世界杯的转播赛,对意大利十分感兴趣。

大家围着地球仪,七嘴八舌地寻找着自己听过的地名。

待人群渐渐散去后,周珩才将地球仪转到自己面前,经过一番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西部的那个省份,由于城市太小,地球仪上没有显示出来。但他仍了解了大概位置,母亲就生活在那里,和沈城相隔几千公里。他一直努力攒钱,就是想去那里看望母亲。

时至今日,他仍记得,某天早上醒来,看见了桌上母亲留给他的字条。自那以后,他就失去了母亲。多年来,每当他感到孤独和难过时,就蜷缩在床上,想象着母亲坐在床榻旁,细心温柔地哄他入睡。这些年他长高了许多,再次见面时,不知道母亲还能否认出他来。没人知道,他努力攒钱,就是想凑足路费,他要去西部看望朝思暮想的母亲。

时间飞快流逝,期末考试结束后,小溪不出意外,得了年级第一名。第二名是石城山。张小萌发挥失常,只考到了十几名。

由于父亲彻底回到了沈城,小溪在学期结束后搬离了欢喜街,回到了自己家中,虽然家里距离一中远一些,但姚谨青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方便她以后骑车上学。

小溪舍不得欢喜街的小伙伴们,虽然仍是同班同学,但跟左邻右舍的感觉还是大不一样。

可小溪没想到的是,还未等到下学期开学,她又重新搬回了欢喜街。原因是父亲工作繁忙,对她照料不周。寒假里,小溪时常吃不上饭,有次烧水煮面,还差点烫伤自己。姥姥听说了外孙女的情况后心疼不已,当即做主,让舅舅将小溪接了回来。

重新回到欢喜街的小溪高兴不已,每天不是跟毛毛和乔芮一起玩,就是去找周珩。

周珩哥哥那里添了很多新书,上面全是小溪看不懂的电路图。为了给小溪解闷,周珩时常骑车带她去市图书馆,那里有她喜欢的画册和各种课外书籍。

与此同时,张小萌在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母亲觉得她上了初中后考试名次下滑得厉害,再这样下去,到时候未必能考上高中部的重点班了。于是,在母亲的催促之下,为了躲开家里的嘈杂环境,张小萌在寒假里每天都不得不去图书馆复习功课。

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小溪和张小萌狭路相逢,目光短暂对视后互不搭理,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小溪拿起一本课外书,坐到了周珩身边,遇到有趣的内容,还特意指给他看。

眼见小溪整天捧着课外书,还能考全年级第一,张小萌愈发感到愤愤不平。没心思继续学下去,张小萌拿起书,起身离开了图书馆。

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雪,张小萌捧着厚厚的一摞书,刚抵达路边就不小心连人带书一起摔在了地上。

今天果然不宜出门!张小萌刚费力爬起来,就听见身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这不是小萌吗?这么用功来图书馆学习?”

张小萌抬头一看,面前不知何时停了一辆小汽车,从里面摇下车窗的人竟是姚叔叔。前段时间,母亲还托姚叔叔从南方给她捎回来一条丝绒围巾。

“叔叔好!”张小萌听母亲说,姚叔叔刚刚升职,如今已是文教局的领导。

“我家小溪要是有你这么用功就好了。对了,小溪也在一中三班,是不是和你是同学?”

张小萌听后一愣,姚叔叔,小溪……原来那个讨人厌的姚若溪竟是姚叔叔的女儿。

“哦……对,我和小溪是同班同学。”张小萌说完后心中更家烦闷不已。原来,姚若溪不仅成绩比她好,家庭背景也比她优越。

“叔叔还有事,要先走了。改天让小溪带你去家里玩。”姚谨青挥手和张小萌道别。

望着小汽车渐渐消失在视野中,张小萌心里烦闷不已。姚若溪怎么可能邀请自己去她家里玩。自从迎新晚会后,两人再未说过话。偏偏同学都喜欢围着她转,而自己在班级里备受冷落。

就在张小萌无比郁闷之际,身旁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

姚若溪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和骑车的男生有说有笑。两人经过张小萌身边时,谁都没注意到她。

“我爸说,暑假的时候送我去北京参加美术夏令营。”

“那你要好好准备。等你去北京,我给你买新画笔。”

“不用不用,你上次给我买裙子,已经花了不少钱了……”

听闻二人的对话,张小萌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姚若溪愠怒的眼神,只因自己踩脏了她的裙子。原来,那条裙子是她骑车的那个男生送的。

随着雪花慢慢飘散,漫长的寒假终于结束了。

初一下学期开学,老师重新安排座位。张小萌主动坐在了石城山旁边,课余时间经常跟他讨论课本上的问题。她想提高成绩,觉得旁边有个学习好的同桌很重要。她跟第一名的姚若溪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只好选择跟第二名的石城山做同桌。

转眼期中考试临近,张小萌指着英语课文的新单词,询问英语经常考满分的石城山:“这几个英文单词的发音,我总是发不好。”

石城山告诉她:“你要跟着录音机多练习才行。最好每天都抽出半个小时练习跟读,慢慢发音就没问题了。”

张小萌听后,心里更加不是滋味,母亲答应她给她买录音机,可每次她提起这件事,母亲就推脱说这个月钱不够用了,等下个月再看看。

“你们家里都有录音机吗?”张小萌忍不住问道。

石城山如实答道:“我家里有一台,陈飞家里也有,不过他主要用来听流行歌曲,小溪和毛毛经常去周珩家里学英语,周珩的表姑有一台录音机,还有好多外文书。”

“周珩是谁啊?”张小萌突然来了兴趣。

“他和我们住同一条街,比我们大几岁,就在一中北边的技校读书。”

“是不是个子高高的,脸瘦瘦的,骑着一辆凤凰牌的黑色自行车?”

“你见过他?”石城山反问道。

张小萌神情不大自然,没有直接回答石城山的问题,只将话题重新转移到书本上。

放学后,张小萌回到家,见母亲破天荒地拿出了一件新衣服,让她试穿。

“今天不是节日,也不是我生日,为什么买新衣服?”张小萌心中满是疑惑,即便是她过生日,也未必会有新衣服穿。父亲去世,母亲每日在厂里辛苦工作。家里不富裕,母亲每个月的工资只能精打细算着花。

“下个月,你姚叔叔组织同学聚会,大家商量着带孩子一起去爬山。正好你们都差不多大,可以趁机多认识几个朋友。到时候,咱们不能穿得太寒酸了。”

张小萌知道,母亲和姚叔叔是老同学,两人去年才重新联系上。她偷听过大人之间的对话,说姚叔叔对母亲很是愧疚。具体缘由不清楚,但她知道,每次母亲提什么要求,姚叔叔都会有求必应。

“那姚叔叔的女儿也会去吗?”张小萌问道。

听闻女儿提及姚谨青的孩子,母亲脸上怔了一下,低头含混地说道:“可能会去吧。”

听闻母亲的回答,张小萌的心中似乎有了盘算,开口说道:“妈,我想去少年宫学画画。”

“家里哪有钱给你学画画?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提高成绩,考上重点高中。”

“妈,我不会耽误学习的。人家报纸上都说了,美术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最佳选择。”

母亲叹了口气,女儿积极主动学习是好事。学琴太贵,学美术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家里这个月的开销又超出了预算。

就在母亲百般纠结时,张小萌提了个主意:“妈,你跟姚叔叔说说呗,少年宫每年都有免费学习的名额。”

###

第十一章
《欢喜街》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