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万国朝贺大博物 (一)

褚廷昀没有因为陶昭青在喊他的名字而抬起脸,他低声道:“你刚才想说什么,继续说给我听。”

陶昭青用没受伤的那只手往后撑着地,她看了一眼俯首靠在自己受伤的掌心旁的褚廷昀,又脸热地移开了目光,回忆起自己刚刚想要说什么后,嘟嘟囔囔地说道:“我、我想说,瓷器里混了很多白瓷片,对……就是这个。”

“这些人可真有意思,他们看到影青瓷后,根本舍不得砸碎它,只要我们能找到这些丢失的影青瓷,事情就会出现转机。”

陶昭青通过给褚廷昀说她接下来的安排,分散注意力:“第一批瓷器还是可以放在居安阁售卖,借公输家的名气迅速让更多人知道影青瓷。但是我不准备借他们卖太多,一来是他的那些小手段我很不喜欢,二来是像云华院这样的地方也是很好的分销渠道,不能只靠他们。”

褚廷昀嗯了一声,重复了一遍:“我也不喜欢。”

他说话时,热气会呼到陶昭青的手掌上,陶昭青忍不住颤抖了一下,红着脸说:“痒。”

褚廷昀握着陶昭青的手,直起身子,然后用空着的那只手揽住陶昭青的肩,让陶昭青靠着他的肩膀:“那我们换个姿势。”

“褚廷昀。”陶昭青闭上眼睛,顺势靠了上去,“你今晚怎么回事,怎么到了汴京后,跟在饶州时不一样了?”

大抵是因为汴京这个地方,群狼环伺,让再坚硬的人,也想有个依靠。

褚廷昀感受着陶昭青的温度,额头也贴了过去,他觉得陶昭青的问题很难回答,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说道:“我不知道,看见你的时候,就想这样做了。也许是因为离开饶州后的每一天都在想你,日积月累就变成了妄念。”

妄念的意思,就是褚廷昀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他克制后的行为。他现在一点都不君子,一点都不讲礼法,只想整个人都贴在陶昭青的身上,变成陶昭青的一部分。

一阵风吹过,将仓库的烛火吹灭,只有月光顺着窗棂照进来,照在满地的碎瓷片上,也照在陶昭青和褚廷昀的身上。今晚的月色温柔,像一层轻薄柔软的纱,轻轻地披给有情人。

“昭青,这些碎瓷片明天我让人来收拾,我会让他们把影青瓷片和白瓷片分开。所以,你今晚的时间留给我吧,我们很久没有两个人一起说话了。”

陶昭青红着脸,数着自己的心跳声,答应了褚廷昀的无理要求:“我们两个人一起说话,一直都是我在说,你只是听,你不嫌我吵就行。”

褚廷昀轻笑:“怎么会嫌吵?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你的声音。”

陶昭青干咳了一声,继续给褚廷昀说起她在汴京的安排:“我想在汴京置办些地产,至少要买一间位置好的商铺,再买座宅子。我来的路上听说,汴京附近也有窑炉,如果有合适的也可以挑着买几个。等过了正月,挑个好日子,就可以把木青瓷行的汴京分号开起来了。”

褚廷昀真的很喜欢听陶昭青说话,她总是能描绘出色彩斑斓、让人满怀期待的未来——而且让人信服,她会拼尽全力让这个未来变成现实。

“你觉得立春这个日子怎么样?”陶昭青睁开眼睛,偏头看着褚廷昀,“汴京人喜欢过春天吗?”

“喜欢。”褚廷昀的回答不假思索,“立春是个好日子,当然在我看来,有你在的每一日,都是非常好的日子。这次的牌匾,还是我来写好不好?”

陶昭青弯着眼睛笑了:“那自然最好不过了。但一切的前提,还是得把手作吕的问题解决了。我既来到汴京了,想做的就不是普通生意,褚大人,如果我想当皇商,你觉得够资格吗?”

褚廷昀垂下眼睫,紧紧地揽着陶昭青:“当然够。澶州会谈结束,宋辽之间将不再有战事,已经确定会开放互市,设立榷场。预计在上巳节前后,朝廷会在雄州举办万国朝贺博物大会,宋辽及其他藩国商贾,都会来参加评选。”

“昭青,只要你的影青瓷能在这次博物大会上取得头筹,别说是做什么皇商,四海之内,将无人不知影青瓷了。”

在褚廷昀独自在汴京的这段时间里,他替陶昭青做了很多关于未来的布局。

陶昭青听到万国朝贺博物大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她猛地从褚廷昀的肩膀上抬起头,因褚廷昀靠得太近,她的额头撞到了褚廷昀的下巴。怕褚廷昀吃痛,陶昭青连忙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替褚廷昀捂起下巴。

“欸,撞疼了没有?”陶昭青有些担忧,轻声问道。

褚廷昀并没有被撞痛,反倒他被陶昭青这手忙脚乱的动作逗笑了,两个人靠得实在是太近了,陶昭青能察觉到男人笑起来时喉腔的振动。

这行为亲密得过分,但褚廷昀还有更过分的,他直接张开双臂将陶昭青搂进怀里,搂得很紧,两人中间连一丝月光都泄不进去。

陶昭青手足无措地被褚廷昀抱进怀里,她没有抗拒,但连呼吸都变轻了,生怕有点反应惊到褚廷昀。半晌,她才问:“你是那天在雪地里抱上瘾了是么?”

“是的。”褚廷昀大方承认,甚至还复盘了过去,“在饶州乞巧节那日,我就想把你抱进怀里了。或者更早一些,看你专心做瓷的时候,独自祭拜长辈的时候,神采奕奕地给大家介绍影青瓷的时候……或者仅仅是你出现在哪里,我就忍不住想靠近你。”

陶昭青觉得褚廷昀今晚的情绪有点夸张,但她并不讨厌,毕竟褚廷昀的怀抱宽大温暖,好像世间一切的沉浮遗憾,都能在这个拥抱里变得圆满。

“褚廷昀,你是不是心里有什么事?”陶昭青虽然也很喜欢与褚廷昀的肢体接触,但她没有色令智昏,而是用没受伤的那只手轻抚褚廷昀的后背,抚摸着他硬挺的脊骨,“你现在用力的,就像是最后一次抱我了。”

褚廷昀将头靠在陶昭青的肩膀上,贴在她的耳边说:“什么都瞒不过你。明日朝中会有一场关于澶渊之盟的小朝会,那是老师跟我约好的,对王钦出手的时机。”

这就是今日下朝后,丁玄想找褚廷昀真正的事情。

“汴京的局势说复杂是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明日的那场小朝会,就是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事后‘清算’。朝中的两位高官,寇相主战,一力促成官家的此次亲征,王钦主和,认为打仗才是最劳民伤财的事情。”

陶昭青对王钦这个名字很熟悉,她说:“你留给我的那幅卷轴,我一直带在身上。”

褚廷昀闭上眼睛,让自己只能感受到陶昭青:“我回到汴京,本想立刻检举王钦,但我的老师丁玄说,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时机不到,仅靠这本账簿,不足以让王钦失了圣心。”

“明天就是合适的时机了吗?”陶昭青在此刻忽然觉得,她千里迢迢赶来汴京,并不是没有意义,虽然回到汴京的褚廷昀看起来一切都好,但他肩膀上担着的那些沉甸甸的东西,并没有消失,甚至更沉重了。

陶昭青很愿意在此刻,将自己的肩膀借给褚廷昀。

褚廷昀沉声说道:“明日就是个很好的时机,我会成为寇相的一把刀,替他撕开这道口子,也替我死去的那十三位同僚,讨回这笔血债。”

丁玄在下朝时想要找褚廷昀推演明日可能的情况,但褚廷昀觉得没有意义,关于王钦的账目,他已经烂熟于心,对他来说,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陶昭青见面。

这世间没有百分百确定的事情,王钦早知他的存在,焉知他没有别的底牌?稍有不慎,也许最后褚廷昀也会变成王钦刀下的亡魂。

在不确定的明天里,褚廷昀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想和陶昭青在一起,更近一点、更久一点。

陶昭青没有再追问更多关于朝局的事,她像哄小孩一般,轻拍褚廷昀的后背:“听起来是很辛苦的事情,那你今晚得好好休息,我陪你去旅店睡一觉,好不好?”

褚廷昀抱着陶昭青,轻声拒绝:“在这里就行,天很快就亮了,我还得回府一趟,稍晚一些赵岱会来帮你收拾瓷片,你等我走了,就回旅店休息。”

本朝讲究文官勤政,上朝时间定在五更,官员们需提早到宫门外等候,汴河码头离内城有些距离的,今日褚廷昀恐怕得提前一个时辰出发,他在这里也待不了多久,陶昭青便不再劝褚廷昀去旅店休息。

她觉得褚廷昀真是很辛苦,今日陪她折腾了一天,前一晚也没有睡好觉,如果褚廷昀明天一切顺利,那希望他明晚能睡个好觉。

汴京的夜深了,褚廷昀抱着陶昭青,呼吸逐渐变得绵长而均匀。

天地间静悄悄的,好像只剩他们两人,还有一地皎洁的银白月光。

三更天刚过,仓库外响起敲门声。褚廷昀瞬间睁开了眼睛,陶昭青也闻声醒了,她甚至感觉褚廷昀都没有睡着多久。

但褚廷昀已经站了起来,他的神情重新整肃起来,又变成了年轻有为、不苟言笑的三司都勾院判。

陶昭青目送着褚大人离开,褚廷昀却在整理好衣服后,先回头看向陶昭青,又抬手轻轻地拥了一下陶昭青——像是怕自己成瘾,他这次一触即分。

“你回旅店再睡一会儿,天亮记得去医馆重新包扎一下伤口,有什么事记得跟赵岱说,等我回来——”

陶昭青含笑看着褚廷昀,见他操心的话说不完似的,突然踮脚凑上前,在他的嘴角轻轻地吻了一下:“等你回来。”

那是蜻蜓点水似的一个吻,轻得像月光落在水面上,一丝涟漪都没有激起,又像是惊蛰时分的雷声,连冻土之下的生灵都被惊动。

陶昭青将有些呆愣的褚廷昀推了出去,天色将明,她在熹微晨光里,笑容灿烂地对褚廷昀说:“祝君今日诸事顺遂,我在这里等你回来。”

褚廷昀摸着唇角,他从未如此笃定,今日一定会很顺利。

五更天,百官入朝。卯时升殿,殿外官员按照品阶列队进入。褚廷昀站在文官第三排,他的前面是三司使丁玄、参知政事王钦,宰相寇准站在最前方。

小黄门高声喊了上朝,天子听取奏报,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重臣们也会参与讨论。

今日的奏报不多,早朝很快结束,大家都知道,今日朝会的重点是在大朝会后的内阁小朝会,天子将与重臣们将共同探讨澶渊之盟的后续推进事宜。

枢密使王英首先对澶渊之盟的后续军事部署做了分析:“此后以白沟河为界,瀛、莫二州归还我朝,双方撤兵,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辽即日约为兄弟之国,百年兵戈至今日止,实乃大善之举。”

参知政事王钦自然跟着歌功颂德,得意地道:“每年不过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不足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一,对于我朝的财政收入更不过是九牛一毛,澶州定盟后,徭役、赋税皆可大幅减免,朝廷与百姓皆可休养生息。”

“同时,朝廷将在雄州等地设立榷场,两国进行互市交易,届时我们的丝绸、茶叶、玉器等珍宝流通至北方,定能将银绢的收入再赚回来。臣已拟定好在雄州召开万国博物大会的策论,请官家过目。”

万国博物大会的开办,旨在扬我朝天工之国威,借此次互市契机,鼓励各个优秀的商作行当将自己最好的成果展示出来,并邀请辽、高丽、回鹘、大理等藩国使团共同参与,通过行会评选、民众投票、天子亲选三个环节,选出天工之致。

这个从手工经济的角度来扬我国威的法子,深得天子的喜爱,他赞赏了王钦所为,并令三司配合承办。

三司使丁玄道是。

眼见小朝会要开始颂扬天子德政,宰相寇准在此刻忽然出列,高声质询:“王大人方才说,三十万岁绢,不过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一。臣一直有个疑惑,三千万的军费支出,都花到哪里去了?因此臣回汴京后,立刻就让三司官员查了几笔账,褚廷昀——”

褚廷昀手捧笏板,应声出列:“臣褚廷昀,有事上奏。”

“去年五月,臣清查账务,发现三司四柱账中,旧管一项缺失,其中涉及前朝的赋税征收情况,甚是蹊跷,便奏请上官,一路南下前往各州府调查。这是臣所查之账簿,河北路、河东路、淮南路的账务,皆有阴阳两本账簿,其中有超一半的赋税,都入了王相公的口袋。”

王钦并不意外褚廷昀的行为,他反应极快,立刻跪倒在地,刹那间就涕泗满面:“官家,臣实在冤枉,臣从未贪墨过一分一厘,怕是三司算不清旧账,都往臣这里推呢!这些年军费支出连年上涨,寇相为了打仗,要了多少钱,臣可是都给官家奏秉过了,臣之忠心,日月可昭!”

褚廷昀瞥见瘿相之丑态,冷笑一声:“臣已将这些年的账簿,算得一清二楚,人证物证都有,待官家传唤便是。王大人,你的忠心,问日月做什么,这天底下需要日月辨明的冤屈太多了,你之所为,问一问我身后的十三条人命就知!”

“王大人,你一路追派人杀,我跌落浮梁山,你可曾想过,我能活着回来?隐忍至今,为的就是待战事结束,在诸位大人们的见证下,向你讨个公道。王大人,有些时候我也愿意相信一些命运——天理昭昭,将我再次送回汴京,要好好同你算这本账。”

“一分一厘,还请王大人不吝赐教。”

##

第四十二章 万国朝贺大博物 (一)
《尽逐春风》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