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思巧计
天色微亮,轻雨如雾,滴入梦中千家万户。万籁仍寂时,巴清已整装踏上通往矿山的泥泞长路。巴家的五处矿山有三处聚集在长寿与涪陵交界的黄草山上。旭日东升,黄草山顶渐渐清晰,山下云雾飘渺,如影似幻,朝霞所及之处,万物尽换金装。重叠群山间,滔滔长河滚滚东去。河岸数十名男女手持淘盘,挽裤至膝,反复鹅毛刮金。这一淘金队同属巴氏经营。众人看到当家的车队缓缓驶来,纷纷停下手中动作,躬身行礼。巴清亦掀帘对众人点头致意。座座山峰环抱之中,车队沿石路蜿蜒而入,穿过峡谷,前景豁然开朗。再行百米,便到了矿场。越接近矿场的路越泥泞难行。车轮压出两条深辙,渐行渐缓。巴清叫停车夫,不顾泥土粘染整洁的衣鞋,徒步至采制场。整个采制场由三部分组成,依提取丹砂的步骤而分。场内各处井然有序,矿工各忙其事。巴清首先前往淘洗水塘,查看淘洗速度与质量。许多矿工见新当家监察纷纷行礼。巴清点头还礼。水塘在采制场入口不远处的一条河溪旁,深有二丈。宽直的沟渠连通河溪与水塘,将溪水缓缓引至塘内。数名矿工分布水塘周围,将竹筐内砂矿倒入塘中,细细淘洗。矿砂入水反复淘洗后分为上下两等,倾出悬浮的为上半部,比重较轻,质地较细,归为上等丹砂;沉淀之物为下半部,物重较大,颗粒粗糙,归为普通丹砂。淘洗后,矿工将两类矿石分开入筐,再将更加红润的矿石送往研磨场。巴清上等矿石的筐内拿出几块仔细观察,回头望了望正背抬着一个个大而重的竹筐向水塘走来的旷工,不禁皱了皱眉。年轻力壮者,背负盛满矿石的竹筐,紧几个来回便疲惫不堪。巴清深知速度是高效益最基本的条件。迟缓费力,运转缓慢,出货量少,乃是盈利大忌。她打理家业两年,从初次探查矿山那天,便认为人力背行非长久之计,有过思虑改进的念头却碍于自己身份与巴煜泽的反对,无缘施行。巴清将手中的矿石放回框中,随着矿工行至研磨场。研磨场距离淘洗水塘有近百米。场内的石台上摆放着刚刚离水与晒干等待碾磨的矿石。一旁是数座大口石臼。几名年长矿工对案上矿石一一观察分类,将质地相对纯净与杂质较多者分别放入石臼中,由铁杵反复碾压,捣碎成细小颗粒后,再用磁铁吸出含铁的杂质。铁矿虽少,却要独自堆放,待集的多了拿来变卖铸造。剩下几近纯净的丹砂颗粒再送至石磨研磨。每个石磨都配有三名矿工。两名轮流反复推磨,一名定时向磨内添水。添水后的砂粉湿润不再飞扬,降低了矿砂与磨具摩擦后升高的温度,防止丹砂失去原有的效用与色泽。研磨是提制丹砂最繁复、最重要的步骤。约莫半个时辰,丹砂颗粒渐渐成了糊状。此时,矿工再次添水至磨具满口。待得片刻,水面浮出一层粘土后打去浊汁。如此反复三次,再搁置晾干。巴清对研磨场的矿工们仔细叮嘱几句,转身朝采矿场走去。行了数步,她忽闻矿山入口处传鸢儿的叫喊。她回头看去,鸢儿正跳下马车,笑吟吟地向自己奔来,泥土溅染裙角,似墨染飞花。鸢儿跃过几处水洼,跳至巴清身旁,一双大眼晶光粲烂,灵活之极。她嘻嘻笑道:“好热的天。我带了清火祛暑的菊叶汤,小姐来一碗?”巴清笑着摇摇头,指了指不远处。鸢儿看去,见三个四五尺高的木桶摆在矿工们的休憩之处。每个木桶旁皆配有大筐吃食,几名家丁正给口渴饥饿的矿工盛汤递食。鸢儿瞪大眼,吃惊道:“小姐你想的真周到。”巴清从袖间取出锦帕,擦了擦鸢儿额上渗出的细汗,语重心长道:“酷暑难耐,矿工们整日负累,体力消耗很快,理应喝些清火解暑的汤水。我若是需要,去那儿用些便可。”鸢儿皱眉,犹豫道:“可那是矿工呆的地方。”巴清不以为然道:“东西都是一样的。他们可以我也可以。”鸢儿无奈点头,忽又东张西望,笑道:“我还是第一次来这儿。”巴清抬手理了理她鬓角碎发,笑道:“我正要去采矿场。随我一起吧。”二人朝采矿场走去。进得场内,最先入眼的便是分散各处,大小不一的数十口井坑。鸢儿好奇地蹲下身子,用手戳了戳散落在地上的碎矿,仰脸看着巴清,好奇道:“小姐,咱们送往咸阳的丹砂就是从这里面弄出来的?”巴清点点头,边走边道:“这里是提制丹砂的第一歩。首先,将矿石从山中挖出,再进行初步碎解。挖取过程费力且危险,需健壮且经验丰富的矿工来做。采好的矿石再送至水塘,进行反复淘洗,选出优劣,然后送去研磨场进行最后的制取。矿工们的资历、分工与过程严谨与否决定了最终提出的丹砂好坏。而丹砂的好坏则决定了收益、销量的高低。不论是入药宁神,去味驱虫或是以色醒目,所用的丹砂皆需细粉。质地越是精细价钱与需求越高。”鸢儿听着巴清的解说,似懂非懂,“那我能做点什么?”巴清轻笑两声,指了指采矿场内与矿工交谈的灰衣男子,“他是这座矿场的监工。你去将他叫来。我有事与他说。”鸢儿听罢,兴匆匆地跑去传话。片刻,监工急急赶至巴清身前,躬身一礼。巴清道:“咱们与官家合作,需格外谨慎。求了宫中丹砂的供应之权,货量骤增,但效率不涨,若延误了交货期限,绝非与普通商户那般协商便可解决。”监工连连点头道是,并说即刻增加人手。巴清摇摇头,道:“以增添人手来提升制取速度非长久之计。若日后订单不断增加又该如何?我们要尝试借助外力。”监工琢磨着巴清的话,心下有些为难,暗道她眼高手低。巴清站在通往水塘的路中,盯着一个个背筐穿梭,大汗淋漓的矿工,转身对监工笑道:“我有个法子说与你听,你看可不可行。先令人在采矿场挖一条比竹筐略宽,通往水塘的沟壑,然后用细石与沙土入填夯实。沟不必太深,但线路须直。填时,让采矿场一端的起点微高于水塘,成斜坡状。夯实的面要尽可能平整。填好后的路略低于地面,以能卡住里面的竹筐与矿石不会散落为准。然后做一个四轮板车,车的宽度以凹槽刚好卡住一个竹筐为准。车身栓上粗长的绳索。绳索要长于滑道。届时,矿工在采矿场将装满矿石的竹筐放置车上,车会自行沿滑道滑向水塘。待水塘的工人取走竹筐内的矿后,再由采矿场拉绳索将空车拉回。而淘洗好的矿石运回称重统计处时,滑道的高低则反之而行。如此反复,省时省力,且效率不低。你看如何?”监工仔细听罢,垂眸思忖几时,又反复观察各处地形与路况,仍有疑虑,道:“是个好法子。不过,人手如该何定?工钱该如何发放?”巴清道:“装筐、卸筐关乎体力。可先向大家宣传这个办法,并承诺实行后得到的工钱绝不少于目前。有意者可报名。再从中选出搬动重量最多、最大的四人试行。人员安排上,在采矿场设两人,一人拉动绳索,一人装矿。称重处亦是如此。若进度较慢,便再添两人。试行后视情况调整。工钱分开计算。采矿场以当天所运的筐数来计。洗矿处以淘洗的筐数来计。我们可统一作些竹签,签上写好采矿与淘洗者的名字,开工时全数发给开采、淘洗者。他们每淘好一筐便将自己的竹简插在筐上。统计称重时留下竹简。收工时,统计每个卸筐者手中的竹简既可知道采矿与淘洗者一天的工作数量。制作竹签时用不同的长度,将两处的工区区分开来。收工后将再将采矿场的竹签相加,看是否等于淘洗处竹片数量,也可避免有人从中作手脚。试行后,若当真可行便捷,咱们再将此法施用于其他矿场,然后将水塘与研磨场一齐打通,成三角循环之势。减人力,提效率,增收益,实乃长远之计。”监工沉思良久,终躬身赞道:“当家的心思缜密,让人佩服。此计若真能成功,确有事半功倍之效。那些个辛苦的矿工们也当感谢当家的心意。我即刻命人着手此法。”